庆元县大事记(1966.6—1976.10)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6—1976.10)
1966年
6月 马蹄岙水电站动工兴建,1972年4月竣工发电,总装机5000千瓦;1987年进行扩建,装机容量增到6800千瓦。
7月 庆元全体教师到龙泉参加教师大会并参与“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活动。接着中学建立“红卫兵”组织,小学建立“红小兵”组织。
8月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红卫兵”上街破“四旧”,一批干部群众被打成“牛鬼蛇神”,有的受批斗,有的被抄家。
12月 中共龙泉县委向省委上报请求恢复庆元县建制的报告。
1967年
1月30日 庆元地区群众在庆元中学操场召开万人大会,推选工、农、兵、学、商代表各1名,组成上访团,于2月5日上京请求恢复县制,党中央办公厅和内务部领导接见了他们。
1月 庆元至福建省松溪县公路建成通车。
2月 造反派群众组织开始“夺权”。因“观点”不同分裂成两派:一派为龙泉县革命造反派联合司令部(简称“县联司”);一派为龙泉县革命造反派坚持真理联合总部(简称“坚联总”)。
2月4日 在庆元群众推选下,由姚建标、张邦书、张正书、蓝其林、姚逢武等5人组成的代表,首次上北京、请求恢复庆元县。
4月 庆元地区校舍、校产被严重破坏或占用,严重影响正常教学。毛主席语录成了师生的主要课本。
5月 许多公社管理委员会被“夺权”。各地掀起批判“三自一包”(自负盈亏、自由市场、自留地和包产到户)、“四大自由”(土地租佃和买卖自由,借贷自由,贸易自由)的“革命大批判”运动。
8月 国(营)社(集体)永青合作林场建立。
10月17日 庆元地区两派群众组织发生武斗事件。
11月 庆元大桥动工兴建,次年10月竣工。
1968年
4月21日 庆元两派群众组织再次发生武斗,造成3人死亡。
9月12日 安南公社两派群众组织发生武斗事件。
12月12日 龙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张炳伟任主任。
1969年
3月28日 马蹄岙发生庆元一派群众组织袭击丽水地区另一派群众组织事件,死6人。
4月 开始建立公社革命委员会,庆元地区31个公社的革委会相继成立。
6月 庆元地区组成的90人参观团,赴山西昔阳县学习“大寨经验”。
7月 龙泉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建立,至1971年12月被取消,恢复中共龙泉县委员会。
8月 龙泉县革委会宣布“枪毙香菇”,香菇生产陷入困境。
8月 工宣队、贫宣队先后进驻各中学、实小。9月,中学成立革委会,公社完小建立贫管会。1975年9月,县委决定撤回工宣队。至1977年8月,撤销“贫管会”、“工宣会”和“革委会”组织。
1969年 为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至复县前,庆元地区知识青年(居民户口)“上山下乡”242人。复县后至1978年全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66人。
1970年
1月 县革委会组织“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各公社、大队开展以清理阶级队伍为重点的“斗、批、改”运动。
2月 县革委会召开“农业学大寨”誓师大会,掀起农业学大寨热潮。
2月11日 庆元群众代表姚逢武、蓝其林、梅峰再次上京,请求恢复庆元县,有利群众与政府的联系、沟通,也是庆元人民的愿望。
1970年、1971年春 庆元在黄淤、蒙淤两地连续两年试种双季连作晚稻并获成功。1972年庆元片双季连作稻种植面积由1970年的1199亩扩大到36138亩。
5月 县革委会决定在新窑建立石灰氮厂(后改为水泥厂),1972年投入生产。
5月 各区建立党的核心小组和革命领导小组,其中竹口区于8月复建,并建立区党的核心小组和革命领导小组。
8月 新窑化肥厂动工兴建,1973年竣工投产。1986年改为庆元县染化厂。
1971年
2月11-20日 县革委会召开干部大会,号召“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习解放军”,大搞山、水、田综合治理,掀起工农业生产新高潮。
11月18日 县委提出《关于林业生产的意见》,要求建立用材林为主的基地林,并积极发展经济特产林。
1971年 庆元地区境内造林55466亩,封山99954亩。
1972年
2月底 国家派飞机到新村、荷地等区飞播造林。
冬 庆元建成以杉木为主的用材林基地39.08万亩;竹口、淤上等22个公社被列为省用材林基地公社。
1973年
2月 县革委会以“批林整风”为纲,召开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大会,开展比、学、赶、帮劳动竞赛运动。
7月17日 国务院国发〔1973〕39号文件批准同意恢复庆元县建制。
11月15日 庆元中波广播电台开始试播音,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和省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
1973年底 龙泉县革委会派出以贾秉清、刘化涛、吴高珍、范修业等人组成的基建组先期来到庆元,着手筹划有关庆元复县事宜。
1974年
3月 庆元劳动力成批外流,单干搞副业。各地出现大肆破坏山林、毁田造屋现象。
4月 龙泉县各系统、单位基建人员陆续抵庆。征用土地,建造宿舍、仓库、办公场所。
11月26日 丽水地区林业局在庆元林场召开国营林场经验交流会, 到会人员43人,参观了隆宫林区杉木幼林。
1974年 庆元有区党的核心小组4个、党委27个,党员2440名。
1975年
1月5日 今天始,全县4万多人投入农田基本建设,总计平整土地、改造冷水田9322亩。
3月29日 省委下发〔1975〕17号文件《关于建立中共庆元县委员会和任命巩兴惠等同志职务的批复》,成立了中共庆元县委员会和庆元县革命委员会。任命巩兴惠为县委书记兼县革命委员会主任;毛茂铃、杨秉英为县委副书记兼革委会副主任;贾秉清、吴义锦、褚冬翠为县委、县革委会常委。3月,经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原属庆元地区的四源公社划给龙泉县管辖。
3月 复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庆元县人民武装部,省军区党委任命张振国、郑章才为副部长,宋懿瑞为副政委。
3月 1958年10月至1975年3月,龙泉、庆元并县期间,调整过四任县委书记,分别为何志民、赵新、张炳伟、梁如志,召开第三次、第四次全县党员代表大会。
6月19日 破获以黄田公社沈从文为首的纠合性反革命组织——“中国工农党”。
7月 庆元至福建政和公路竣工通车。
8月18日 中共庆元县委正式办公。下设县委办公室、组织办公室、宣传办公室。次年增设机关党委。
8月 庆元县革命委员会正式办公。至77年5月先后设立县革委会办公室、计划委员会、计划生育委员会、体育运动委员会、农村工作办公室、公安局、内务局、粮食局、财政金融局、林业局、农业局、水利电力局、工交手工业局、商业局、物资局、文教局、卫生局、城乡建设局、邮电局等19个工作机构。
8月 复县后全县有1镇、5区、30公社。
8月25日 县委召开工作会议,贯彻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和学习毛主席三项重要指示、中央(1975)16号文件等,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落实安定团结方针,把庆元经济搞上去。
8月 恢复县医药公司。
8月 恢复县人民法院,负责人王峰、杨水生。
8月 恢复共青团庆元县委,负责人何如财。
8月 恢复县妇女联合会,负责人范鼎女。
9月20─25日 全县开展了清查打击流窜犯统一行动;10 月10─15日再次统一行动,共查获流窜犯及嫌疑分子51人。
9月 恢复县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80年2月改称公费医疗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9月 创办竹口中学。
10月25日 县委决定建立庆元县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毛茂铃任总指挥,下设办公室。
10月 成立县电影管理站,80年改称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11月3日 丽水地委从各县抽调干部80人赴庆,以加强庆元工作。
11月10日 县委决定建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褚冬翠任组长。下设办公室,80年并入劳动局。
11月11日 县革委会召开“传达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动员大会”。
11月29日 召开复县后首次四级干部大会。
11月 县委发出《关于认真做好1975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通知》。
12月9日 县委向全县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加强领导。
12月13─17日 县委召开民兵、治保、共青团工作会议,整顿民兵组织,加强社会治安,发挥青年、民兵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的突击队作用。
12月23日 县委召开各区、公社书记会议,总结交流各地开展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群众运动的经验。
冬 为解决县城人民吃菜难问题,经地区批准,县革委会发出《关于建立蔬菜队调整粮食征购任务及有关问题的通知》,确定由城镇东门大队规划土地98亩为蔬菜基地,并由51个劳力(50户206人)组成蔬菜专业队。次年,县革委会设立蔬菜生产办公室,由副县长任办公室主任,共投入31万元作蔬菜生产补贴,陆续建立东门、北门、大坂洋、洋心、五都、黄田蔬菜生产基地279.5亩。
1975年 县委提出“以林为主,粮畜并举,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把茶叶作为山区建设、开发经济资源来抓。1979年建立县多种经营办公室。
1975年 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庆元县中队。1976年1月1日改称县公安局武警中队。
1975年 全县中学贯彻毛主席“五·七”指示,实行开门办学,让学生走出校门,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975年 县农科所培育的水稻良种“庆元2号”获得成功。
1975年 全县有城郊、荷地、新村、菊隆、竹口5个区党的核心小组,32个党委,307个党支部,2709名党员。
1975年 庆元复县后,各项工作正式投入运转。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636万元,国民收入2263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058万元,其中工业产值651万元,农业产值2407万元。全县总人口14.30万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4元。
1976年
1月8日 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逝世。全县人民沉痛哀悼,县机关设灵堂悼念。
1月23日 县委完成《关于1976年至1980年要求建成大寨县的规划(草案)》,提出“全党动员、大办农业、苦战五年,为把庆元建成大寨县而奋斗”的目标。
1月 恢复庆元县气象站,1989年12月6日成立气象局。
1月 岗后洋至龙溪公路动工,1979年7月通车;蒙淤至杨楼公路动工,1979年1月通车。
1月 县委决定:建立县公安局党委。
2月20─24日 县委召开文教系统骨干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省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开展教育革命大辩论,反击教育界右倾翻案风。
3月18─19日 受寒流袭击,全县日均降温10.2℃,15万公斤种子的早稻秧被冻烂。该年9月中旬又遇连续低温天气,使大面积连晚翘稻头,致使粮食总产比上年减产200多万公斤。
3月下旬 地区农业局组织各县农业局长、农技股长赴海南岛参观、学习杂交水稻制种和大田种植。回来后,县委、县革委会决定在周墩、洋心进行试制种、繁种,喜获成功。
3月 全县建立各级牛痘反应急救领导小组,开展最后一次牛痘普种工作。
4月上旬 全县各地纷纷召开群众大会,进行“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4月12日 县公安局发出公告,追查收缴流传民间的“总理遗言”。
4月 台风过境,发生严重冰雹灾害,荷地、青竹、玉田、菊隆等地损失惨重。
5月10日 县“五.七”大学创办,开设农业、卫生、林业、师资4个专业。
5月 兰溪桥至车根公路动工,1982年1月建成通车。
5月18日 县委召开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会议,号召知青响应毛主席号召,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下,积极参加农村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
5月27日 根据南京军区指示,为防止蒋帮策划在浙闽交界地区空降反革命武装,县委立即建立了战备指挥所。县委书记巩兴惠任总指挥,下设4个工作组。
6月10日 县委抽调大批干部参加农业学大寨工作队。
7月1日 地区财政局、农业局投资25万元,支援庆元人民公社实施机械化作业。
7月6日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逝世,全县人民深切悼念。
7月16日 为纪念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10周年,全县群众在当日开展盛大的游泳活动。
8月1日 县委转发地委《关于收缴私自整理和保存干部材料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将收缴材料送到县委材料组。
8月15日 县委召开文教系统理论讨论会,主要内容有:学习毛主席关于深入批邓、推动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的指示;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党内产生资产阶级的根源和走资派的活动规律和特点;提高识别走资派的能力,坚持与其作长期斗争。
9月9日 毛泽东主席逝世,全县人民沉痛哀悼。11日起,全县大队以上单位均设立吊唁灵堂。9月18日,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庆元中学操场举行隆重的追悼会,沉痛哀悼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9月 庆元第一批7人被派往海南岛从事杂交水稻制种,收成后带回种子和技术,并在全县推广。
9月 首次引进杂交水稻,在周墩洋心进行制种、繁殖实验。至1978年连续三年在地区组织下赴海南岛繁育种子。1990年底全县杂交水稻播种面积已占水稻总面积的82%。
10月6日 县委副书记杨秉英、常委吴义锦率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区、公社书记40余人赴大寨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