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7政府资讯http://www.zjqy.gov.cn/col/col1229356027/index.html庆元动态/col/col1229356029/index.html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资讯 > 庆元动态

[丽水日报]庆元江根:山海协作赋能乡村振兴

索引号: 发布时间: 2021-03-23 08:57:38 来源单位: 庆元县 作者: 编辑: 练芳芳 点击数:

原标题:庆元江根:山海协作赋能乡村振兴

  春暖花开,地处浙闽两省三县交界的江根乡,群山之中,黄桃基地、油茶基地、毛竹加工分解点、“庆元800”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体验基地……春色满园、生机盎然。江根乡党委、政府从谋实做强一产,谋变引进二产到谋远发展三产,山海协作的每一步,展现出对实现乡村振兴的不懈追求。

  情系“山海”游子归

  “回村种黄桃绝不是一时头脑发热。”洋头寨村党总支书记吴金林表示。上任之初,恰逢山海协作政策出台,他马上开始着手谋划产业。“黄桃口感好,经济价值可观,江根环境好,又有山海协作资金支持,值得一试!”流转土地、选择品种、下地育苗……“云上黄桃”农业观光种植园初具规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种植黄桃2000株,面积60亩,其中吸收山海协作资金30万元,用于建设游步道、观光长廊和景观亭等配套提升。2020年8月,园区迎来首个丰收季,借着乡贤电商渠道的东风,5000多公斤黄桃在几个小时内售罄,村集体增收2万元。

  2019年6月,上杉坑村乡贤郑惟平、周家道回乡投资2400多万元承包油茶基地,创建杉岩油茶专业合作社,并与宁波四明大药房达成原材料生产基地建设合作,转租承包杉坑、后洋、山头等村的油茶基地2700余亩。截至目前,油茶基地累计投资2400多万元,扩大种植400亩,雇用35名村民稳定就业,长期做工的农户每年收入5万元以上。2020年依靠分红和工资,上杉坑村集体收入8.2万元,村民收入87万元。浙北都市与浙南山村结缘,播下一颗“致富油茶果”不仅让村里顺利消薄,村民过上好日子有了盼头。

  意结“山海”引客来

  江根乡拥有万亩竹海,几百年来伐竹、取篾、加工成具,江根人依靠灵巧的双手制作筐篓、筛子等大大小小的竹制品。但没有成熟的规模加工点,农户从事毛竹抚育的积极性不高。

  “既然缺,那就建一个!”乡党委书记叶昌平带领干部实地考察后,提出新建毛竹加工点的想法。乡村干部和农技员认为想法好,但资金从哪里来?得知县经合中心、农办等部门有扶持东部产业发展的资金项目,叶昌平第一时间与干部到相关单位咨询,得到支持。2020年3月,包括山海协作资金在内的70多万元建设资金全部到位。仅仅用了2个多月,洋头寨村建成东部唯一一个毛竹收购分解点,弥补了东部乡镇在毛竹工业上的空白。

  分解点占地2300平方米,招商引进原在福建省政和县经营毛竹分解点的客商毛长林进驻,生产毛竹竹条。村集体入股投资建设700平方米厂房,通过出租的形式增收。预计每年可为600家农户每户增收2000-5000元,每吨毛竹为村民省下70元左右的运费。盘活了浙闽边界左溪、江根,寿宁大安、坑底,景宁家地两省三县五乡的8万亩毛竹资源。

  “我们已经与生产商签订了8年的合同,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村干部张全龙表示,利用山海协作等援建资金建设的洋头寨村毛竹收购分解点,正在使江根群众点“绿”成“金”的致富梦一步步成为现实。

  谋于“山海”开新篇

  目前,江根乡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产业格局。西靠百山祖国家公园,东临福建海西区,在现有产业基础之上,乡里总觉得“还少了点什么东西”。

  在思考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叶昌平带领招商干部数次到浙闽各地,与乡贤谋划家乡发展,邀请客商实地考察。“乡里产业布局初具规模,而做大做强应该有一套较为完备的产销体系,包括一个对外展示营销的窗口。”

  在与干部多次实地考察之后,“窗口”的建设思路、功能定位也逐步明晰:依托庆寿隧道绿化景观工程,规划建设浙闽边驿“庆元800”生态价值转换示范基地。同时,立足江根生态优势,监督产业主体全身心做好农产品,把基地打造成一个集产品展销、特色文化传承、体验游玩为一体的产业综合终端。

  2020年7月,在争取到160万元山海协作等资金支持下,基地顺利破土动工。如今,基地完成主体结构建设和周边场地平整。根据规划,基地将设置农产品展区、特色文化体验区、游客服务区等多个功能区块,以展览、销售、体验“三位一体”的形式,融入百山祖国家公园、咸菜茶文化、石匠精神、仙岩风光等设计元素,让江根农产品和特色文化走出江根。

征集反馈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