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龙溪乡过去五年回顾与未来五年规划
索引号:002658463/2022-00178     发布机构:龙溪乡     发布时间:2022-01-07 09:14:40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过去五年,是全乡上下团结奋进、拼搏实干的五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年,是龙溪转型升级、谱写新篇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乡村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念守初心,一心为民谋福祉,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有力推进全乡社会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龙溪乡十七届人代会确定的各项规划目标,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硕果累累的答卷。

(一)五年来,我们扛责在肩、冲锋在前,党建激发新活力。龙溪是北上抗日先遣队由闽入浙第一乡,是一片红色热土,以党建为茶香建设的桥头堡。我们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良好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内建“红色老家”,外筑“飞地驿站”。五年来我们先后圆满完成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和村级换届各项工作,全乡所有行政村配齐了大学生委员,干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五年来我们先后建成了冯家山—红色老家、转水—浙闽游击队驻地、岙里—全县首个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龙溪茶乡文化馆”、“欧洲葡萄酒文化馆”、“庆元县生态环境第一县主题馆”等红绿文化展示点。开馆至今共接待游客300余批近2万余人。五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完成乡纪检监察机构规范化建设,完成县委巡察3方面13个问题的整改,办理信访件16件,立案6件,处分党员8人。五年来我们人大、政府、政协工作取得新成效,党管武装、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依法治县等工作全面加强,爱国统一战线日益壮大,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发挥。


(二)五年来,我们奋发实干、进位赶超,夯实了经济转型升级基础。产业争先,“四大计划”实施初见成效。一是实施茶产业提升计划。龙溪是浙闽边际久负盛名的茶乡,茶产业是龙溪的主导产业。现有高山有机茶园面积 2940亩,茶园示范基地830.5亩。有经营茶叶的专业合作社4家,公司企业1家。完成龙溪绿茶、红茶的QS认证。五年来我们全乡茶园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科学有效地筑起了龙溪茶叶的“绿色安全壁垒”,有效呵护了龙溪茶叶绿色品牌的良好形象。2018年12月,中国茶叶研究所千里进驻龙溪乡,帮助成立浙闽茶叶专业合作社,龙溪制茶工艺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从绿茶生产为主的格局拓展到了“红绿结合,兼攻白茶“的生产新格局,茶叶精深加工,茶工艺品和保健品均已开发生产销售。五年来,据统计茶叶产量达700余吨,产值6000余万元。在乡留守茶农仅茶青一项,实现人均年收益1万元以上。二是实施锥栗“老树新芽”计划。龙溪现有锥栗1500余亩,以前大多处于野放状态,锥栗年产量只有10万斤。2020年,龙溪乡成立了川合农业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锥栗产业的规划经营,并先后打造了鹰峰、后洋坑、兰头三个优品锥栗示范园,抚育高产锥栗林500余亩,种植新品种“处暑红”锥栗260余亩,开通了6.5公里的锥栗产业园道路,让龙溪的锥栗产业焕发了新生。三是实施“土地唤醒”计划。2020年,全乡投资700余万元完成了302公顷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提升。同年引进浙江川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盘活抛荒农田200余亩,种植“中国好大米”新品种水稻,每亩产量千斤以上,市场售卖价格比普通大米高出20%。2021年,鼓励支持鱼富茶叶专业合作社开展40亩新垦农田水稻试种植,龙溪大米市场售价达到4.8—8.8元每斤,且市场销售情况良好。四是村集体增收计划。龙溪是庆元的小水电之乡,全乡有营运电站7座(冯家山电站、陈岭、贵南洋、后洋坑、云雾亭和龙井),总装机容量3.3万千瓦小时,年总发电量7200万千瓦,装机量为全县七分之一,发电量为全县的六分之一。为县财政年增收税费500多万元。龙溪水利也是村集体经济的主要依靠力量,走出一条水利消薄的典型之路。当前全乡6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均超过20万元。

(三)五年来,我们破冰突围、建管并重,美丽乡村愿景加速呈现。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一是乡村整体“靓”。五年来,在乡级层面上,龙溪乡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乡”、“国家级卫生乡镇”、“浙江省AAA级景区乡镇”、“浙江省小城镇样板乡镇”、“丽水市无违建乡镇”、市直机关第三批主题党日活动基地等一系列荣誉。尤其是在小城镇综合整治建设中,龙溪获得全市小城镇整治工作验收同类乡镇的第一名,非常的不容易。在村级层面上,全乡六个行政村均通过A级景区村验收,其中大川、岙里、龙丰、冯家山四村入选第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2020年西溪村创成省级文化示范村,后洋坑通过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验收,冯家山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项目已完成前期设计。无论是从乡级层面还是村级层面来看,龙溪已实现全域景区化。二是红色个性显。龙溪是北上抗日先遣队由闽入浙第一乡,是一片红色热土,有着深厚的红色资源。近年来,龙溪注重规划引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积极整合红色资源,点面结合、全域提升,打造“红色革命老家”和“三点一线式”红色革命旅游路线两大品牌,建设了三节岩战斗遗址、红色农耕馆、北上抗日先遣队入浙第一乡纪念馆、修复闽浙边地委及游击队驻地遗址等一批有代表性的红色项目。2021年11月,我乡在全市红色示范乡镇大PK中成功入选。

(四)五年来,我们倾力投入、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温度全面提升。民生事业全面加强。一是外建驿站。建立“龙溪乡驻嘉平创业支部和异地便民服务中心”,树起了异地党群服务的全国样板。该中心不仅承担起45名外出党员的日常管理,更是1600多名龙溪乡驻嘉善、平湖群众的“娘家”和“红色驿站”。该中心的建设也得到了嘉善、平湖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与支持,服务内容不断完善,中心建设不断提升。2021年上半年,中心建立了退伍军人服务站、矛盾调处工作室等机构,组建了异地网格员队伍,外出党员群众管理更加规范,服务更加到位。二是内强服务。结合龙溪实际,成立“暖巢服务队”和“久久助农团”,为独居老人送上暖心包900余个,走访5000多次,解决问题400多个,同时积极实施村级“代办制”,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让干部带着工作要求开展廉情夜访,深入基层面对面接触群众,倾听群众诉求,打通落实“最后一公里”,为留守人员撑起服务大伞。发动乡年轻干部组建“久久助农团”,解决产业人手短缺难题,无偿帮助留守老人、产业带头人等开展助农服务。三是紧跟步伐。紧贴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创新举措做好“双招双引”服务,实行乡干部全员联系市场主体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服务职能和资源优势,切实帮助市场主体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动,大力营造扶商助产的良好氛围。

(五)五年来,我们同心协力、防风险抓治理,社会大局安定有序。我们法治建设成效显著。今年龙溪乡入选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五年来我们协同推进浙闽边界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积极配合做好毗邻5个乡镇司法所、各相关部门内设法治机构建设,有力发挥乡村法律顾问作用,推动乡镇、部门涉边规范性文件等合法性审查工作走深走实;五年来我们多元构建浙闽边界矛盾纠纷联防联调新格局。建立健全涉边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制度机制,与边界5个乡镇、13个邻村分级签订了平安边界协议书。截至目前,依法调处纠纷58起,防止矛盾纠纷激化6件,纠纷调处率、成功率达100%,无一例转成刑事案件,无一例越级上访;五年来我们合力加强浙闽边界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完善浙闽边界社区矫正对象联合管控机制,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交流学习和信息资源互通共享,跨区域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帮扶及安置帮教等方面加强合作。五年来我们实现边界社区矫正对象“零犯罪”。健全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推动浙闽边界5个乡镇13个村法律顾问全覆盖。我们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二、2021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开展情况

今年在乡十七届九次会议上,通过各位代表票决并经会议审议,定出我乡今年需实施的三项民生实事项目后,龙溪乡人民政府认真组织实施,狠抓项目推进,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实事项目一:后洋坑村锥栗产业机耕路路基建修复项目

目前该项目已全部完工,总投资45万元。通过对后洋坑村至鹰峰2公里机耕路进行清理塌方,修复水毁路基,修筑挡墙等,为附近200余亩锥栗产业园、鹰峰景区等产业区域以及其他项目建设提供极大的交通便利,对丰富生产设施、促进农民增收、开发旅游资源奠定了基础。

实事项目二:冯家山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项目

该项目投资额约200万元。以冯家山村发展红色文化产业为主线,实施村辖景观节点提升、路面铺石、挡墙及水沟改造、公厕修建、庭院美化提升等项目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整体风貌、彰显文化特色,努力为“红绿融合”的龙溪画卷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已完成公厕修建、墙面美化等项目建设。

实事项目三:大川村综合生产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该项目投资额110万元,目前已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该项目将建成一座占地面积248平米、建筑面积496平米的综合生产服务中心。该项目围绕扩大提升一个优质水稻基地、一片高山优质茶园的发展思路,培育规模化的产业示范基地,带动全村产业发展。综合乡村服务工作,配套相关设施,打造集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等为一体的便民服务平台。

各位代表,五年来,乡党委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开拓创新,全乡上下坚定目标、艰苦奋斗、以干得助、久久为功,秉持一切力量顶到攻坚一线去、一切资源用到发展核心,办成了一件件大事,解决了长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难事,干出了龙溪干部的铁军精神。过去的五年来,面对时代艰巨的挑战,面对突发的疫情,面对一系列攻坚克难的任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五年来,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共同谱写了龙溪发展史上的新篇章,龙溪所取得的成绩,是全乡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传承了历届班子的努力和发展成果,是乡人大和各位人大代表监督支持的结果,是所有帮扶龙溪乡扶贫单位大力帮扶的结果,是全体乡村干部艰苦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特别是外出乡贤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龙溪乡人民政府,向全乡人民、各位人大代表,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龙溪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资金基础薄弱,在提升基础设施和美丽乡村建设上支撑不足。二是交通瓶颈尚未打开,离城距离远、通乡公路等级低、路况差的现状仍未得到有效改观。三是“空心村”问题日益严重,农村青壮劳动力严重不足,“两进两回”实施难,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小,产业能人队伍力量不足。四是基层组织造血功能弱,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

三、今后五年的工作展望

各位代表,未来的五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浙闽边邑、茶香龙溪”战略中锚定坐标、找准定位、加压奋进,跑出后发赶超加速度,打好开局之年主动仗,奋力绘就茶香小镇乡村振兴新画卷。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统揽和主线,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十次全会精神,县委“争当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山区范例”的“十四五”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龙溪的边界窗口和后发优势。

今后五年我乡的奋斗目标是:按照“党建引领、生态固本、文旅强乡、产业富民、全面振兴”的总体思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面实施“生态建设提质、文化和旅游产业提档、乡村振兴提速、民生福祉提标、治理效能提高、党建能力提升”六大工程,聚力打造“茶香风情旅游观光体验区、小镇休闲后花园、红色康养研学新节点”特色名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进,锐意进取,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将围绕“浙闽边邑、茶香小镇”建设这一主线,坚持生态兴乡,特色富民,全力打造生态特色旅游名乡,积极探索具有庆元东部山区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打造“山青水绿、村庄洁净、物美人和”的茶乡龙溪。

围绕上述目标,今后五年,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改革赋能,聚力补链延链,着力培育现代产业新体系。

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努力走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的茶香小镇路径。提高区域发展竞争力。立足“北承南接”前沿阵地,依靠山相依、水相连,借鉴下党、举水实践成熟的做法经验,鼓励和扶持乡域人民群众和合作社立足本地资源,找到与新经济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引进一批先进产业和新项目,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推动乡域经济转型升级。精准构建产业链条。顺应经济循环结构性变化,建成浙闽边精品茶产业基地,依托中国茶叶研究所联系龙溪的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激发浙闽茶业、鹰峰种养、鱼富种养、光亲种养等专业合作社积极性,引进太阳能杀虫、节水滴灌等技术,立足绿色种植,逐步改良品种、扩充面积,突出“茶饮文化”和“省际风情民俗”体验两大特色,打造一批精品景观茶园。建成原生态精品锥栗产业基地。激发种植大户积极性,抚育改造老锥栗园,引进种植新品种锥栗,实施锥栗产业“老树新芽计划”。谋划建成“龙溪玉稻”精品粮基地。捕捉好国家对农村耕地保护政策倾斜和种粮扶持的契机,优品优种,打造好传统农耕品牌形象,形成高端原生态稻米品牌。建成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在现有茶园、锥栗园套养珍珠鸡、山鸡等优品家禽,提升经营管理效益。围绕特色优势培育产业链,逐步引进文化旅游、民宿康养、体育休闲等中心产业,构建“组链模块”、接长“三产链条”,加速构建以实体经济为主导、体育休闲旅游和特色农业协调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筑牢经济发展硬支撑。突出招商引资“生命线”地位,深入研究浙闽两省边际一体化、乡村振兴战略等优势产业分布特点,精准分类对接。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加强与龙溪在外社会贤达、业界名流联系,引导回乡投资兴业。深化招商引资项目履约攻坚行动,落实领导牵头、督查调度、长效服务等制度,针对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逐层清零,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二)聚焦文旅融合,聚力特色文化,着力打造区域旅游新地标。大力推进文旅、农旅、农养融合,积极培育数字经济、休闲旅游等产业。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持续深挖茶字文化。

一是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随着“十四五”我乡交通瓶颈制约打破和奉化至下党景区公路开通,充分发挥我乡境内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自然资源禀赋,依托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山、水、林、桥交相辉映生态景观,香菇文化、廊桥文化、茶饮文化相互融合的人文景观,与大月山景区相融共生,美美与共,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月山—龙溪AAAA级景区创建。形成精致的百山祖国家公园南入口,衔接福建下党景区“桥头堡”。

二是建设“浙南红色第一乡”。2018年以来,龙溪乡深依托深厚红色资源和传统文化优势,建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红色地标项目,浙闽边邑的“红色老家”初具雏形。在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的同时,管护好红色资产。大力挖掘红色资源。在建成闽浙边地委纪念馆、北上抗日先遣队入浙第一乡纪念馆、红色农耕馆等项目基础上,建设冯家山红色文化长廊,打造多功能红色教育基地。悉心保护革命传承。对红色档案、资料等进行全面收集和妥善贮存。广泛宣传红色文化。打造“红色老家”品牌,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驻村干部说党史”专题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龙溪的党史,让红色教育动静结合,张弛有度。

三是打造“茶乡康养第一胜地”。在西溪村小城镇建设扎实基础上,落实村庄净化、美化长效机制,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功能,丰富“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同”主题馆内涵,发挥古村古宅文化优势,引导布局民宿、农家乐,开发贵南洋垂钓基地,以青山碧水、古道、古桥、古树和红色文化为依托,形成品茶、漫步、垂钓、静思的慢生活康养线路,将西溪村建设为“庆元东部康养第一胜地”。

四是建设省际红色富裕路交通网络。在做好庆元至下党高等级道路建设的基础上,完善乡级交通路网,串点成线。依托省交通运输厅结对帮扶我县优势,融合“红色下党”和魅力月山景区资源,积极争取浙闽两省红色共同富裕路S209奉化至庆元至福建下党重点段先行建设,有效改善提升我县东部乡镇交通区位条件,助力举水—龙溪—下党浙闽边际4A级景区创建,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山区范例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五是创立“原生态摄影(油画)艺术创作基地”。利用我县“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这一金字招牌和龙溪乡良好生态环境这一宝贵资源,积极与媒体建立稳定的信息沟通渠道,加强与艺术院校合作联系,打造“原生态摄影、绘画艺术创作基地”。

(三)聚焦生态保护,聚力转型升级,着力推动生态环境新改善。

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建设,让绿色成为茶香小镇最宝贵的财富、最鲜明的底色、最靓丽的名片。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树牢“两山”理念,牢记生态红线,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一是着力推进美丽城镇建设。按《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指南》要求,对标功能便民环境美、共享乐民生活美、兴业富民产业美、魅力亲民人文美和善治为民治理美要求,集中实施设施、服务、产业、品质、治理五大提升行动,打造升级版的西溪小城镇,发挥辐射带动功能。

二是着力改善村容村貌。注重保持自然风貌的原生性,保持田园风光,打造环境友好型美丽乡村。深入开展农村“垃圾革命”,大力实施“五改五化”工程,即改建公厕、拆改灰寮、拆改猪圈、改造饮用水、改造农村电网线路,做到村庄净化、雅化、绿化、美化、亮化,大力推进“洁净家园”建设,整体提升村容村貌的品位和档次。

三是着力打造“美丽河湖”。完善河道保洁机制,做到河道全域全时洁净,确保出境水质达二类水标准以上。加强境内流域渔业管理,适时建立渔业专业合作社,严禁捕、电、毒鱼,严禁河道采沙,保持河道原生态风貌。发挥龙溪库区资源丰富优势,积极参与对接争取美丽山塘水库项目,在完善库区安全设施的,植入美丽元素,形成亲水、宜人、怡神的美丽库区。

(四)聚焦全域发展,聚力乡村振兴,着力乡村发展的新典范。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奋力跑出茶香小镇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一是迈出新增收。大胆创新集体经济发展路子,依托特色农业和优势资源,打造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激发农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推进“富民增收”工程,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倡导新文明。坚持移风易俗,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全完善村规民约,传递宣教正能量、打造文化主阵地、唱响发展主旋律、掌控舆论主动权,为龙溪发展凝心聚力。三是创新新机制。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创新社会管理“五大体系”,健全“横向全覆盖、纵向全到户”的社会管理新机制,提高防范各类风险能力创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

(五)聚焦民生改善,聚力安定和谐,着力实现民生福祉新提升。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好民生事业,补好民生短板,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社会服务上,守好“两条底线”,一是民生底线,持续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工作。二是安全底线,开展安全巡查、巡检,联防联控,细心留意,杜绝安全事故安生,呵护好“浙闽边邑、茶香龙溪”的良好形象。建好“三大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社会矛盾“大排查”体系,做到对各类社会矛盾“底数清、情况明”;二是建立和完善社会矛盾“大调解”体系,充分利用龙溪籍退休领导和各村里有威望离任老干部任老娘舅、和事佬,分片建立健全调解组织;三是建立和完善“大联防”体系,形成省际联动、村村协同,实现防火、防洪、防盗和紧急避险联防联动。特别要做好浙闽边际乡镇的安全守护联防联动,每年进行一次森防、消防联合演练。下党、举水、龙溪签订了《“赛江源”三乡党建联盟——共建“半小时应急联动”协议书》,提升干部、村民应急技能和预防意识,全面提升了浙闽边际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增强应急队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为今后应急处置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提供了实战化参考,也为新形势下浙闽边际协同参与处置的科学性、实战性,协同联动机制奠定了基础。

(六)聚焦党建引领,聚力基层组织,围绕中心工作新作为。

一是用好村级干部这个关键。执行村干部例会制与驻乡值班制,规范村干部日常管理。探索优秀村干部上挂制,给优秀村干部提供更大的空间,推进乡村工作互动。二是管好乡干部这个主体。引导全乡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保持龙溪干部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的良好工作风气,不断增强党员凝聚力,激发干部创造力、提升队伍战斗力,为建设龙溪共同富裕示范区山区范例“特色之窗”打牢坚实基础,提供坚强保证。三是写好“党建联盟”这篇文章。巩固与福建下党乡的党建联盟,为资源引入提供保障;建立与平湖市经济开发区的党建联盟,提升“龙溪乡嘉平创业党支部”、“飞地驿站”的党建水平和服务水平,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解决好异地支部运转资金困难问题。四是带好龙溪干部这支队伍。严格落实乡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工作制度,了解、服务、引导好群众,不断强化乡村干部管理,加强干部学习培训力度,通过督查、考核、约谈等方式抓工作落实、管好干部队伍,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的水平,服务农村工作,服务基层群众,着力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

各位代表,面对新征程、新使命、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以高质量政府自身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牢记执政之始,切实做到忠诚履职,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坚持“苦干+实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永不止步的奋斗姿态,承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