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 庆元甜桔柚 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 三篇共富竹文章 镌刻竹产业庆元样板
● 丰富“月山春晚”生态场景 实现“月山春晚”价值转化
庆元甜桔柚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庆元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依托独特的气候环境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甜桔柚产业,累计种植1.74万亩,年产量1.84万吨,年产值2.21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甜桔柚产区。庆元甜桔柚获得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入选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黄坛村依托甜桔柚产业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3月24日,省委书记袁家军考察了庆元县甜桔柚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做法成效
1.政策扶持,优化产业布局。出台“甜桔柚产业五年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中国甜桔柚第一村”,确保通过五年努力,提升、发展甜桔柚基地3万亩,总产量达5万吨,总产值达5亿元。加大涉农项目支持,近5年,申报实施“甜桔柚精品化栽培试验与示范”等国家、省市重大项目20个以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000多万元,多点发力提升甜桔柚精品园区基础设施水平,建立气温、气压、土壤墒情智能化监测站。硬化基地道路100多公里、建成初加工厂20多个,分选加工能力达10000吨。
2.科技支撑,提升产业水平。制定“甜桔柚生产技术规程”“生产基地建设规范”等各类标准。实施甜桔柚生产主体肥药使用实时监测、甜桔柚生产主体“一证一码”产品追溯。全县已有1家甜桔柚企业通过有机认证,12家企业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家企业通过GAP体系认证。充分发挥甜桔柚专业院所,国家和省市级专家,“星期天工程师”、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总结形成甜桔柚避雨栽培关键技术、幼龄果园以草防草、甜桔柚完熟栽培等多项技术,提高果农栽培管理水平。成立“庆元县甜桔柚协会”“果品专家技术团队”“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技术团队”,规范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3.品牌建设,增加产业效益。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2003年起,庆元甜桔柚连续十四届荣获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2018、2019年荣获中国绿色食品金奖。“齐胜牌”“外婆家牌”等甜桔柚产品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认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深加工产业发展,开发甜桔柚酒、甜桔柚蜂蜜茶、甜桔柚月饼等衍生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农旅融合,建设甜桔柚主题公园,举办“品茶赏柚节”等农事节活动,促进甜桔柚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
二、经验启示
1.特色农产品的培育,离不开政策扶持。庆元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连续15年制定出台庆元甜桔柚产业扶持政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推动了甜桔柚产业规模发展。
2.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庆元持续做好提质文章,甜桔柚果型、甜度等品质比周边省份同类产品优势凸显,最好的精品果单价可达20元/斤,甜桔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富民增收的金果子。
3.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离不开品牌带动。庆元立足品牌建设,做好品牌培育、推介、引导和监督,注册“庆元甜桔柚”证明商标,统一使用母子品牌包装,推动品牌创新升级,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使果农从中获得更多收益。
(农业农村局 刘靖鑫 )
三篇共富竹文章 镌刻竹产业庆元样板
庆元是重点毛竹产区,竹林面积45万亩以上,毛竹蓄积量达6000多万株。一直以来,庆元通过政策扶持、产业优化、创新驱动、品牌打造等举措,有效促进竹产业快速发展,先后被授予“中国竹制品产业基地”“国家庆元竹木产业示范园区”等称号。目前全县共有竹木加工企业300余家,每年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近2万个,年平均工资超3万元,2021年实现规上产值24.42亿元,占全县规上产值的39.6%。产品涉及竹制日用品、竹木工艺品等10大门类2000多个品种,销售遍布全国、东南亚、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做法成效
1.做活“茂林修竹”文章,聚焦产业布局谋壮大。一是加快推进产业集聚。鼓励竹筷、竹砧板等终端成品企业进入屏都综合新区发展;鼓励竹条、竹板材等中间产品企业进入安溪乡镇功能区发展;鼓励原竹粗加工、竹筷胚等前端微小型企业进入小微孵化园发展。二是加快建设产业平台。成功创建省级竹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成小微企业孵化园、毛竹特色园区、电商创业园,合计占地面积约420亩,入驻企业100余家,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和联动发展。三是加快优化产业升级。先后整治“低、小、散、乱”竹木企业230家,逐步实现企业从低产向高产提升、从低效往高效转型。
2.做活“老竹新枝”文章,聚焦技术改造助转型。一是坚持科技驱动。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如双枪公司投入4400万成立浙江首家竹材重点企业研究院。发挥科技新政作用,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申请专利3000余项,企业参与制定国家竹制产品有关标准4项。二是坚持数字驱动。引进竹木行业内首座数字货仓“熊猫金林1号”落户庆元,超过8000家竹木企业逐步上链,实现数字化仓单管理、流转和融资。三是坚持绿色驱动。投资1.51亿元新建庆元竹木产业园区生物质热电联供项目,被国家能源局列入“国家生物质热电联产县域清洁供热示范项目”。
3.做活“开枝散叶”文章,聚焦品牌拓展开市场。一是注重品牌建设。共培育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3家、中国竹业龙头企业6家、国家驰名商标3个、省名牌产品12个。每年举办竹产品创新设计大赛,提高庆元竹企业影响力。二是注重电商经济。鼓励竹企业拓展电商渠道,2021年实现网络零售额40亿元,其中37.2亿元来自竹制厨房用品和竹制小家具。三是注重新兴市场。面对“疫”外爆发新风口,迅速抢抓公筷市场,制定《庆元竹木公筷团体标准》,2020年共销售公筷7364万双,销售额5950.18万元,占筷子类产品的比例达60%。
二、经验启示
1.实现跨越发展,要用好资源,因地制宜。庆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风景线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竹资源禀赋,实现竹产业的繁荣发展。实践证明,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现状,找准发展定位,明确主攻方向,才能精准促进经济发展。
2.实现跨越发展,要用好政策,优化产业。庆元通过政策扶持、优化布局、科技驱动等多种举措,推动竹产业实现二次创业。实践证明,要推进产业发展,必须立足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制定合理政策,科学规划布局,推进产业集聚,助推经济生态双提升。
3.实现跨越发展,要用好品牌,挖掘价值。庆元通过挖掘竹制品品牌价值、社会价值,打响了庆元竹制品名号。实践证明,要重视产业内在潜力挖掘,大力弘扬产业文化,充分发挥品牌影响力,以此促进经济跨越。
(经商局 吴俊豪)
丰富“月山春晚”生态场景实现“月山春晚”价值转化
起源于1981年春节、持续举办42届,由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月山春晚”,曾于2010年获得国家文化最高奖“群星奖”。依托“月山春晚”文化金名片,庆元充分发挥“月山春晚”品牌效应,建立辐射延伸、转化利用、传承提升等机制,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有效路径,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和产业振兴。全县乡村旅游收入由2016年的2.36亿元提
高到2021年的4.15亿元。
一、做法成效
1.辐射延伸,创新文旅融合产品。以“月山春晚”为基点,结合月山自然人文景观,连续举办三届庆元廊桥国际越野赛,每届均有来自世界各地的2000余名运动员参赛,穿越廊桥古道、观赏“月山春晚”,并通过新闻发布会、网络直播等方式宣传造势,打造文旅体深度融合的典范品牌。以“月山春晚”为示范,辐射带动全县乡村农民举办“乡村春晚”等文化活动,在每年举办100余场“乡村春晚”的基础上,各乡镇、街道结合地域或产业特色,自2016年来举办亲水节、茶叶节、荷花节等贯穿一年四季的乡村旅游文化节248场,吸引游客近百万人次,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的乡村文旅融合品牌集群,有效推动了近郊游、亲子游、休闲游的发展。
2.转化利用,丰富文旅融合业态。着力打造美食文化盛宴, 每年腊月廿三的“月山春晚”结合舂黄粿、蒸年糕、打糍粑等春节传统民俗,烹制“庆元十大碗”特色百家宴,吸引上海、杭州、宁波及福建等地游客。打造“月山春晚”特色节目“农活秀”,将看春晚、演春晚等“村晚”体验融入乡村旅游。精心设计“村晚漫游”精品线路,将乡村春晚与电商、民宿、生态产品、非遗美食销售等“打包”运营,形成村晚带动产业的良好发展格局。月山村农家乐民宿从6年前的3家发展到现在30家、床位351 个、餐位1400个,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游客人数年均增长30%以上,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5%以上,村集体收入由2016年的6.6万元提高到2021年的60.3万元。
3.传承提升,拓展文旅融合空间。解码“月山春晚”文化基因,策划我在月山过大年、月山春晚体验游、全国乡村文化艺术节等 16 项转化载体,将文化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月山春晚展览馆”,全方位展示村晚之源、品牌之路、春节习俗、村晚经济内容;设计打造“农活秀”“百家宴”等“月山春晚”旅游景观节点,凸显文化记忆、文化传承的文旅特色空间。月山村先后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等荣誉,成为文旅融合乡村实践的成功典范。
二、经验启示
1.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围绕“月山春晚”,庆元在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炼核心文化基因,激发潜藏的文化能量等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实践,对于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提升地域文化形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文化品牌的提升推广。国家级文化品牌“月山春晚”不仅在庆元显现辐射效应,还在丽水全市推广再推向全国,以“月山春晚”为代表的《丽水“乡村春晚”》列入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成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样本”。“月山春晚”品牌从打造到复制、提升、推广,成为庆元文化金名片,对于扩大县域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3.文旅融合的有效探索。庆元充分发挥文化品牌优势,创新思路盘活资源,建立辐射延伸、转化利用、传承提升等机制,促进“月山春晚”从春节传统文化向旅游演艺展示、好物美景推介、生态产品营销等内容拓展,探索产品、业态、空间、市场等多元交叉的文旅融合路径,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打造跨越发展乡村振兴的“庆元模式”。
(文广旅体局 吴治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