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千亩荒野茶树飘出缕缕清香 | 关注一片“黄金叶”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如今,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成为全球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饮品。
庆元地处浙南山区,境内群峰异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雾多湿润,土壤肥沃,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千百年来,菇乡百姓,凭借勤劳和智慧,成就了著名的茶叶产地。
最美人间五月天,采茶踏青正当时。连日来,县农业农村局农业产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深入各乡镇(街道),走访调查收集荒野茶树分布及开发情况。这些有岁月沉淀的荒野茶树,或成片,或成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微风吹过,缕缕清香扑面来。
荒野茶树资源丰富
据初步调查,庆元荒野茶树在全县19个乡镇(街道)都有分布,分布区海拔跨度400-1400米,这些茶园大部分已杂木成林,茶树分布稀疏,成野生状态。其中,1970年前种植的相对集中连片荒野茶园有2000多亩,主要分布在举水、龙溪、岭头、安南、松源等乡镇(街道)。荒野茶树主要可分为灌木型、半乔木型两种。
灌木型的多为“本地群体种”,属有性系群体品种,庆元荒野茶树多数属这类型,分布在全县各乡镇(街道),树形、长势和芽叶与“鸠坑种”相似。在野生状态下,主杆地茎5-15厘米,树高2-3米,树形小,长势弱,叶片细小而薄,叶色黄绿,芽头瘦小,产量低。庆元“银屏茶”(工夫红茶)就是以此茶种为原料加工而成的。
另一种为半乔木型,即“水仙茶”或“政和大白茶”,分布在庆元松源街道石井村天堂山、岭头乡南丰、贤良镇新村、荷地镇塘尾等地。据当地老农介绍,该茶是“天堂山寺”一位来自云南的僧人传入天堂山种植的,当地农民制成“天堂山乌龙茶”,曾畅销一时,距今已引种150多年。这种茶树型高大、叶片大、芽头壮,今存最大一株地茎40厘米。
发现5处连片荒野茶树分布点
举水乡月山村大山:属本地群体种,连片面积300多亩,海拔1300米,距月山10公里左右。据村民介绍,有的茶树是宋朝末年由该村吴氏先祖种植的,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有部分茶园是民国时期举水落岭村、被誉为我县第一位农民企业家——季观远兴办的万裕丰茶庄的“冠春”银屏茶,在香港畅销后,发动举水一带村民大力种茶发展起来的。另有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村集体种植的。
龙溪乡大川村小洋:属本地群体种,海拔1100米,距鱼川1公里左右,连片茶园面积50-60亩,地茎5-10厘米,树高2-3米。目前,由庆元县鱼富茶厂在维护、采茶,年采茶青700-800斤。
岭头乡杨家庄村洋溪:属本地群体种,海拔1000-1300米,荒野茶树数量较大,有10-30亩大小不等连片茶园多处,地茎10-15厘米。
安南乡吾际下村白花岩:属本地群体种,连片面积30多亩,海拔900-1000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种植,现存树亩密度60株左右,最大地茎15厘米左右,树高2-3米。
松源街道石井村天堂山:属水仙种,基地海拔600-700米,大部分被人工砍伐或挖除,仅留新萌枝零星分布茶树,现存茶园不到1亩,年可收青叶300-400斤。
曾发现华东最大古茶树
据2004年2月15日新华网报道:浙江庆元县林业工作者在野外考察时,发现一棵树龄达300余年的古茶树。
据介绍,这棵古茶树生长在洞宫山脉庆元安岗尖上,树身长满苔藓,并寄生了许多其它草本植物。古茶树长得枝繁叶茂,微风吹过,缕缕幽香扑面而来。
据考证,这棵古茶树底部围径达0.53米、高5.37米,树冠达20多平方米,树龄距今逾300年。当地植物专家称,经查阅相关资料,这是华东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大一棵古茶树。
据县农业农村局农业产业服务中心主任田芦明介绍,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对各地零星的荒野茶树作深入调研。千亩荒野茶树,可产共富的“黄金叶”,也能成为一方美丽的风景,未来可期。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岁月”的加持,有“创意”的联动,它定能多元发展成为“新业态”,绽放出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