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7政府资讯http://www.zjqy.gov.cn/col/col1229356027/index.html庆元动态/col/col1229356029/index.html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资讯 > 庆元动态

国宝“咏归”!红色廊桥!

索引号: 发布时间: 2022-05-16 16:06:30 来源单位: 融媒体中心 作者: 吴凌莉 编辑: 练芳芳 点击数:

咏归桥,横跨于竹坑溪与松源溪交汇处,东西走向,西靠球山,东枕龟石,极尽球山之势,松水之美。

叶少华 摄

双溪交汇处的石龙潭,碧波荡漾,犹如明镜初开,山光桥影,美不胜收,颇有两水夹明镜,一桥落彩虹的意境。

向晚时分,游人如织,曾有游者歌之:“西下残阳熔暮色,初升皎月婵娟,长虹静影卧龙渊,亭台冥色里,烟柳俯清川,信步咏归疑梦境,良宵美景难全……”

这是一座人文底蕴厚重的“古桥”

叶少华 摄

该桥系编梁木拱廊桥,木拱架借自然岩体为基础桥台,由数十根粗大圆木纵横组合卯接,净跨21.50米。拱架平面上建造廊屋,全长38.75米,有廊屋8间,面阔三开间5.5米,拱坡卵石桥面。桥身外壁鳞叠三层风雨板。梁架用九檩四柱,柱子直接顶在桥面卵石上。五架梁上墨绘花鸟、山水字画等图案。

据光绪版《庆元县志》载:该桥为元大德年间始建,称“兴贤桥”。明天顺四年重建时,因以龟石为梁而名“咏归”,不久遭水毁。明万历三年又建,明崇祯十五年知县杨芝瑞再建,筑双桥于左右,并改名“杨公桥”,两桥间有“补天阁”“小蓬莱”等附属建筑,廊屋、桥亭、楼阁重檐飞翘,气势轩宏,造型古朴优美。清顺治五年左桥冲毁,以后又几经改建。乾隆十五年,知县邓观拆该桥之半筑北门桥,到了民国,左侧松源溪主河道一端仅留“草桥”(简易木桥)与咏归桥相接。咏归桥之名,也有多种说法,上文所述,愚难苟同,石龙潭中有巨石形似乌龟,泳于潭中,“咏归”之名应由“泳龟”而来。另有一说是,咏归桥曾是学子上学的必经之地,取《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舞雩,咏而归”之意。

叶少华 摄

桥上补天阁高耸欲飞,桥下溪水波光荡漾、清澈可鉴,古人以“双潭石印”一言蔽之,为“濛洲八景”之一。该桥于元至治年间重建时改成现在的名字,屡毁屡建,民国十三年(1924年)群众捐资重建,现是庆元县城的标志性文化景观。2013年与其他廊桥合并称处州廊桥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少华 摄

这是一座承载菇城革命的“红桥”

叶松敏 摄

在跨越百年的时间长河中,经历了风雨的咏归桥留下了许多革命故事,被人们称为菇城革命的“红船”。其中,咏归桥首次见证的红色历史就是成为中共庆元县特别支部的诞生地,因此成为了真正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红桥”。

叶少华 摄

1938年5月,中共浙江临时省委书记刘英选派云和县特支书记施平到庆元,以国民党庆元县政府民政科长的职务为掩护,筹建县一级党组织。1938年6月初某天晚,施平等党员以饭后散步的形式来到咏归桥,召开会议,成立中共庆元县特别支部,施平任书记,金更、梅占魁为委员。县特支直属中共浙江省委领导。两个月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共庆元县委。1938年8月,中共庆元县委在咏归桥畔的县城公园坪(现生态公园内)成立,施平任县委书记,县委归中共处属特委领导。后又增设青年部、妇女部。办公地点【】秘密设在县民众教育馆内(现老二中区块孔庙)。下辖中共城区、荷地、淤上、竹口4个区委。县委成立后,培养一批骨干力量,发展党员100多人,领导后方抗日救亡运动。

站在菇城的“红船”上,触摸着咏归桥的廊檐,触摸着的就是那不曾走远的信念。咏归桥像一位历史的见证者,红色革命的亲历者,绿色发展的见证者,屹立在松源河畔,静静地凝望着这座城市,激励着21万菇乡儿女在共富蓝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征集反馈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