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专家谈庆元竹产业③ | 王戈:一流的企业制定标准
人物名片
王戈,国际竹藤中心研究员,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持人,竹纤维复合材料创新团队负责人。一直从事竹纤维复合材料及竹质结构材加工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竹纤维制取及性能分析与评价、竹纤维异型复合材料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竹质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等。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以及中国林业梁希一等奖等。
点击播放视频
记者:您是竹纤维复合材料创新团队负责人,能分享一下竹产业应用前景?
王戈:竹纤维材料用途十分广泛,可在建筑、水利、日用和纺织等领域进行利用。竹纤维本身柔韧性好、强度高、形态也有利于进行深加工利用。实际上它分短纤维、长纤维,还有束纤维,甚至还有连续纤维。短纤维最常见的就是造纸,还可以做一次性餐具、餐盒、餐杯。长纤维可开发出竹纤维汽车内饰件,包括车门、棚顶、仪表盘等。另外这个束纤维可做成地板、墙板、楼板等,用在建筑上。连续纤维可做成管件、管道等,可以做一些输水或护套管等产品。
记者:三箭公司在竹弯曲行业也钻研了多年,您觉得它的“竹弯曲”技术处于怎么样的水平?
王戈:我们与三箭公司也合作了好多年,它在竹曲面家具和曲面家居制品方面,无论在技术、设备,还是在设计上,已走在了同行业的前面,成为曲面家具的领军企业。大家可以看到,在椅子、桌子、骑的自行车以及其他的一些竹家居制品的开发过程中,产生出了丰富多彩的曲面产品,在国内已形成了竹曲面家具的特色。
记者:您对三箭公司创办的曲天下展馆有什么印象?
王戈:竹材与木材不同的一个很大特点是竹材能够有很好的竹材柔韧性,包括现在三箭公司牵头做的一些竹材弯曲柔韧性测试方法,它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可进行大曲率的弯曲,这样能做出比较特色的产品。像展馆中的椅子、桌子,包括一些工艺品、小型日用品,都可以充分发挥竹材弯曲性。据我了解,该展馆应是国内第一家以曲面曲形竹家具为主题的展馆,已走在行业的前列。
记者:您常在浙江、福建等地进行企业技术服务,您认为当前庆元的竹产业在技术应用方面有哪些优势或者不足?
王戈:浙江的竹产业实际上走在了国内的前列,包括庆元有许多这种竹家具、日用品以及户外地板等,基础还是比较雄厚的。但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还需要科技的助力和介入。原材料的加工处理,包括竹产品的精深加工以及使用之后的维护、维修和降解等处理,都需要科技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个产业发展。
记者:《竹材弯曲柔韧性测试方法》团体标准审定会在庆元召开,三箭公司是第一起草单位,您觉得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有什么样的意义?
王戈:三箭公司能够牵头起草竹材弯曲柔韧性测试方法的标准,这很不容易。因为一流的企业一般是要起草标准。它联合一些科研院所一起起草这个标准,是非常领先的一种想法和做法。我觉得除了现在这个团体标准以外,还可以把它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上升为国际标准,使企业的这种产品,能够引领整个产业发展。像现在全球也包括浙江都在大力推行“以竹代塑”,我觉得这方面应重点关注。
“以竹代塑”不是说用竹材替代所有塑料制品,主要是用竹材发挥它的特性、优势去替代,找对场景替代、可替代的一些部分。它包括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日用品领域,包括一次性餐杯、餐碗、刀、叉、勺、吸管等,减少塑料的使用量,从源头上减少塑料的污染。
二是工业的制品,比如我们现在做汽车的内饰,做电子器材的一个音箱、壳制品,包括鼠标、键盘,这些都已工业化生产了。属于工业农业的,可以用竹粉做地膜或果蔬袋来替代塑料产品,甚至超市中的一些塑料袋,可利用竹材、竹粉通过适当的加工来替代。
三是工业设施类,比如我们现在做竹材管道替代工程塑料和玻璃钢,竹材管道现也可做到8米的直径。不光是输水、排水,还可以做地下管廊,可以走车、走管。竹条还可用在电力设施上,特别火力发电厂的冷却塔。冷却塔中有一个降温的竹格填料的芯层材料,完全可用竹材来替代塑料,它可使用15年以上,塑料实际上只能使用4-5年,所以这个优势还是比较大的,这几个方面应该是我们可替代的一个主要方面。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各个地区都在开发自己的产品,产品种类还有很多,大家都在往这方面应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势头。
记者:当前,庆元也通过努力打造竹产业完整的生态圈来提升竞争力。在这方面您有什么意见?
王戈:庆元竹产业基础是比较好的,得益于浙江的一些技术、人才,包括市场。我想如果现阶段要发展竹产业形成良好的生态圈,可能还要把全产业链构建齐全。要解决竹林的培育和“下山”(现在竹子“下山”面临一些瓶颈问题,涉及到劳动力、成本问题)以及初加工问题。另外,就是做最终产品,无论是做板材也好,家具也好,户外地板也好,都需进行精深加工。之后可能需要建立展示与销售渠道,结合我们现在线上、线下销售模式,进行很好的展示与销售。再往后,我们国家强调全生命周期过程,还涉及到降解问题,我们的竹材具有这方面的优势。与塑料、钢材等相比,竹材可以降解,这是我们许多材料没法比拟的,应该构建全产业链的竹材加工模式。
记者:您曾培养了很多的博士生、研究生。您觉得庆元在竹产业方面需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应该怎么培养人才?
王戈: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它需要科技人员的注入带来新活力。因为竹产业发展相对比较初级,所以需要科技的提升,而科技的提升就需要人才。博士、硕士如能到企业做服务,这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我们也希望企业跟科研院所能够联合成立创新的中心和技术研发基地,包括一些联合设计室、博士后流动站等,把人才和企业的需求、一线的需求很好结合,把二者的优势发挥出来。有些博士、硕士,他们一些理念可能比较先进,工艺也比较先进,但对实际的需求可能比较模糊,而企业对实际的需求特别清晰,它可以提出要求,二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就事半功倍。
我想培养人才方面无外乎这几个方面:一个是对工人、技工的培养,对于企业来说这些更重要。还有对设计人员和研发人员的培养,对当地人才的培养,可以采取线上、线下培训方式,也可以他们去科研院所参与试验、研发。科研人员还可以到公司、工厂做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合作研究。
科研是需要不断创新,技术也要不断迭代。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搞竹产业始终有一种情怀在,因为竹产业它本身不是高附加值产业,它是一种惠民的产业,对乡村振兴特别有利。所以我们做这个要有一种情怀和兴趣在里面,做科研来说,才有动力,才能有新的想法出现。特别对年轻人,我觉得应该培养他们对竹材的感情和兴趣,这样他们做这种科研才能够有一些新的想法,而不是仅仅为了从事这种行业。
记者:您对竹产业发展未来怎么看?
王戈:因为浙江本身就是竹产业发展的先进省份,无论安吉、庆元、龙游等,这些地方的人才、资源、基础条件都很好。但由于这两年的客观和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发展稍微不是那么快一点。但我想因为庆元竹产业基础非常好,很容易能够拉动整个竹产业的发展。只要是政策对头,技术人员努力,我们企业能够坚持做下去,我想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记者:后续和庆元还会开展哪些合作?
王戈:后续的合作还会很多。我们跟庆元,包括跟三箭公司以及其他一些加工企业已有很多的合作。我们将给他们在技术、设备改进以及标准制定等方面进行指导。我们还可以与企业建立联合创新中心,把双方的力量结合在一起,且根据企业需要帮助其创立品牌。另外还可构建一些销售和流通的渠道,可以线上、线下跟企业合作,促进企业打开销路、打开国内外市场,实现两条线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