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7政府资讯http://www.zjqy.gov.cn/col/col1229356027/index.html庆元动态/col/col1229356029/index.html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资讯 > 庆元动态

百山观澜|浙西南的一片“庆元红”

索引号: 发布时间: 2024-12-02 10:19:23 来源单位: 庆元融媒 作者: 记者 胡松 编辑: 练芳芳 点击数:

栏目名片:立百山之巅,观波澜壮阔。新闻深度报道栏目《百山观澜》,聚焦庆元民生社会热点,触摸庆元文化脉络,解读庆元发展内涵,以细腻的笔触、敏锐的视角、独特的观点,深度探寻新闻背后的故事,让《百山观澜》成为您读懂庆元的窗口,感受新闻的温度与力量。

1934年夏,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准备侵吞华北地区。此时,国民党军正在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大规模“围剿”。在此形势下,中共中央为推动抗日救国运动,调动和牵制敌人,减轻国民党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压力,决定以红军第七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20241202_101349_018.jpeg

1934年7月,红七军团及其下辖第十九师6000多人,以“抗日先遣队”的名义,举起北上抗日的旗帜,在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等率领下,从瑞金出发,孤军深入闽、浙、皖、赣四省,历时6个多月,行程5600余华里,与十倍之敌艰苦血战。

8月26日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入庆元,并在庆元打响了入浙第一枪、取得入浙第一次大捷。而在北上途径丽水境内的9天时间里,有7天在庆元境内,推动了庆元第一党支部建立及庆元东部苏区的发展,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入浙:孤军深入庆元地

1934年8月初,先遣队攻打福州城失利后,继续北上,于8月26日夜,从福建寿宁硖头村进入浙江庆元龙溪荡口村,正式拉开先遣队挺进浙江的帷幕。

27日拂晓,先遣队先头部队抵达龙溪乡岙里村时,遭遇当地反动地主武装大刀会数十人阻挡。红军劝说无果,被迫开枪还击,击退大刀会徒,打响了先遣队入浙的第一枪。

20241202_101349_019.jpeg

步蟾桥 陈化诚 摄

此后,先遣队向荷地区署驻地举溪进发,当日抵达举溪(月山)。先遣队战士在步蟾桥桥头下,以溪坎为掩护,蹚水向上游前进。一个六角形3层大碉堡就在眼前,庆元县保安团一个分队两个班驻守于此。

敌军见红军袭来,退入碉堡,紧闭大门,不敢向红军开一枪。先遣队将碉堡团团围住,在步蟾桥上监视敌军,围而不攻。

随后,先遣队战士发动群众分掉土豪家的粮食后,并在村里宿营。

28日凌晨,先遣队离开月山,向庆元县城进发,突破敌人在小漈头的伏击阻拦后,于午后时分到达五大堡乡濛淤桥,与尾随而来的丽水保安分处军士分队、庆元县保安一中队发生遭遇战,毙敌保安队军官一名、士兵多名,抓获俘虏多名,缴获枪支弹药若干。红军方面牺牲2人,多人负伤。

20241202_101349_020.jpeg

此役后,先遣队继续扫清沿途堵截的敌军,于28日下午4时许进占庆元县城。国民党庆元县县长张致远带着庆元保卫团弃城逃往小梅。

1934年8月30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发布专题报道:《捷报抗日先遣队占领浙江庆元》,被载入史册。

大捷:壮志开辟浙江天

8月30日拂晓,先遣队由庆元县城出发继续向闽北苏区挺进。10时许,先遣队一师先头部队、军团部和二、三师分别抵达竹口、黄坛、新窑一线,首尾相距5公里。

30日中午,由浙江保安第一纵队第二支队司令杜志成、团长何世澄率领的浙江保安第三团从浦城赶到小梅,当听到张县长“红军约千人,枪半数”的情报后,信以为真,当即率所部并丽水保安警察大队、庆元县保卫团奔向庆元。

20241202_101349_021.jpg

沈世岗 摄

下午1时,从龙泉小梅方向而来的国民党部队与红军侦察部队在竹口后坑桥附近遭遇,并向红军开枪。

红军先头部队与侦察部队退守瓦窑山抢占制高点,并向军团部报告情况。

军团首长接报后,留下三师一个营在黄坛断后,阻敌援兵,其余部队随同军团部迅速开往竹口。军团指挥部设在竹口村对面山上,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等亲临阵地指挥。

下午3时,浙保三团敌人再次用迫击炮、轻重机枪开道,连续发起十几次猛烈攻击,欲一举拿下红军阵地,但均被红军击退。红军指挥所则派一师的一个连从竹口村头向山角林东侧包抄,形成“凹”字形口袋,与瓦窑山阵地相呼应,遏制敌人进攻。

至夜幕降临,善于夜间作战的红军组织反击。突击分队奉命从东山亭西侧沿下济溪逆水而上,经洋源折向前后岗,直插敌后,突袭并摧毁敌迫击炮阵地,抢占了制高点。敌军瞬间乱作一团,先遣队乘势发起反击,打得敌军丢盔弃甲、四散溃逃。

31日凌晨,红军清理战场,共计歼敌300余人,俘虏200余人,击毙庆元县保卫团副团长丁南,活捉庆元县长张致远,缴获迫击炮两门、轻重机枪十余挺,长短枪200余支及弹药无数。20多名红军指战员在战斗中牺牲。

20241202_101349_022.jpeg

竹口战斗的胜利是先遣队自瑞金出发以来,缴获最多、最为成功的一役,也是入浙的第一次大捷,更是红军野战歼敌的范例,鼓舞了红军指战员北上抗日的斗志,增强了胜利的信心。

1934年9月4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道了竹口战斗,被载入史册。

挺进:百山一片庆元红

9月2日,先遣队启程离开曹岭,继续北上。

庆元是先遣队入浙的第一县。在北上途径丽水境内的9天时间里,先遣队在庆元从8月26日夜战斗到9月2日,共转战7天,横穿了庆元全境,翻山越岭徒步140余公里,与敌作战七次,每一场战斗都镌刻着无畏与牺牲的壮丽印记。

驻扎庆元县城时,先遣队在空墙壁、凉亭、电杆上书写、张贴标语“枪口对外,不打自己的同胞”“共产党是抗日反帝的唯一领导者”,向群众散发《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告农民书》等文告,并分头开展群众工作,宣传革命和抗日,镇压反动军警,打土豪救济贫困。

20241202_101349_023.jpeg

先遣队一路上与反动武装英勇作战,所过之处,土豪劣绅及其地方反动武装闻风而逃。先遣队转战庆元,打土豪救济贫困,为群众谋利益,宣传共产党和红军,宣传革命和抗日,全面唤起民众觉醒,推动了庆元革命形势的发展。

1934年12月,中共庆元县白柘洋村支部建立,接着先后建立白柘洋村农民协会、妇女会、儿童团、贫农团等,党员、群众积极协助闽东红军开展游击斗争。

自此,庆元东部逐步成为闽东游击区的组成部分。

先遣队转战浙西南,为后来的挺进师入浙策应长征创造了条件,也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庆元也由此成为创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初始地、决胜地和战略地。

征集反馈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