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龙溪乡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紧密结合龙溪乡实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聚焦发挥自身优势,紧抓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实现稳中有进位、稳中有突破,交出了一份“全年红”的满意答卷。
一、回顾工作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过去的一年,全乡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始终保持定力,拼抢争实、攻坚克难、创先争优,打好打赢攻坚之战,经济发展企稳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这一年,我们以匠心独运的精神提升产业,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追求卓越。一是全产业链提质,领衔产品全面升级。坚持产业兴乡不动摇,在拳头产业上再下功夫、再添新举,茶产业体系持续完善。通过庆元县荒野茶研究开发示范项目对荒野茶的生产、加工、品牌建设全链条进行研究探索,改造提升了枫树下、小洋林场、鹰峰茶场的荒野茶园214亩。为茶企引进摇青机等关键设备,建立提升具备独特荒野茶加工工艺能力标准化加工厂4家。通过茶乡集体经济有限公司与县两山集团联合研发高端两山定制白牡丹白茶,为全县荒野茶的开发树立了一个可看、可学、可复制的样板。二是全产品链定标,巩固稳步发展基础。总结提炼了庆元荒野红茶、庆元荒野青茶的加工工艺技术规范,并无偿指导茶企全面铺开生产。第三届庆元荒野茶斗茶赛中浙江川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选送的小洋尖荒野白茶凭借汤色、滋味、香气和荒野气韵4项因子获评“茶王”,定制“宋韵瘦金芽”银针白茶产品畅销国际市场,卖出20斤497万的“黄金芽”价格。庆元藏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庆元县鹰峰家庭农场分别获白茶组、红茶组“十佳荒野茶”。庆元县茶乡茗居农家乐选送的“庆元荒野茶”礼包产品获评庆元“十佳”伴手礼。龙溪乡茶产品覆盖单株精品手工荒野茶、高端礼包荒野茶及百姓“口粮茶”,以全产品链覆盖全价格段。三是全队伍素质提升,突出核心作用。依托中茶所结对优势,开展产业培训6场,入户入企指导茶农、茶企开展工艺提升,惠及全乡茶农340余人,通过龙溪乡“荒野茶干部技能团”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乡、村两级干部考取评茶师高级证书3人,着力培养技术能手、制茶工匠等高素养劳动者,2024年开展茶园植保培训并考取茶园植保技能证书20人,乡贤叶高、吴远付分别入选菌菇药材类、蚕桑茶叶类省级乡村工匠名师,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再获显著成果。
(二)这一年,我们以群众为本的原则提供服务,以真诚热情的态度赢得口碑。一是聚焦“一老”开展集成服务。聚焦留守老人就餐环境改善和精神文明需求,全方位提升居家养老集成服务。后洋坑村优化服务环境,升级“两元食堂”至2.0版本,更新桌椅餐具、冰箱冷柜和厨房灶具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用餐环境,用餐形式转为菜品自助,满足老年群众的个性化要求。西溪村老年食堂第三方公司运营经验日益丰富,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打造集“就餐+社交+娱乐”于一体的一站式港湾。龙丰村转水自然村老年食堂在6月初正式投入使用,解决15名老人的用餐问题,为龙溪乡“长者食堂”体系再开新版图。二是聚焦期盼提供贴心服务。全乡农村饮用水保障工程(单村水站改造提升)项目集中开工,通过新改建5座标准化单村水站、更新1村自来水管网等方式回应群众殷切关注的水源保障程度低、水质不稳定等问题,同时,加强水质监测和水源保护,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从“面的覆盖”迈向“质的提升”。三是聚焦“飞地”提供精准服务。深化龙溪乡驻嘉平异地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联合乡卫生院,赶赴嘉兴市平湖区龙溪乡驻嘉平党群服务驿站,为外出老乡开展结直肠癌筛查,累计完成庆元籍嘉平新居民筛查200人,将“异地体检”服务拓展至“全站式异地医疗保障服务”。四是聚焦难点提供保障服务。目前龙溪乡低保低边特困共139户246人,每月总发放金额157738元。龙溪乡残疾人享受困难社会补贴72人,每月发放金额24768元,享受重度护理补贴80人,每月发放金额14150元;为14名低收入农户提供公益性岗位,发放收入补助7.67万元,人均年增收约5478.57元。2024年全年发放低保边缘户托底补助资金19户共计30000元;发放低收入农户产业帮扶补助资金50户共计11000元。多措并举疏堵点,长效做好低收入人群保障工作。
(三)这一年,我们以项目为王的信念推动工作,以务实高效的行动创造价值。一是招商引资转化初具成效。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和营商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持续服务招引企业,建立重点招商项目包联服务模式,成立助企专班,专人入驻工业园区持续跟踪服务企业,沟通协商多方开展对接洽谈,为招商项目落地提供服务保障。实现招商引资“加速跑”,截至目前招引企业凡高文具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厂房主体部分已经完成封顶,全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加快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二是S209改建工程进展顺利。充分发挥“乡乡合作,组团发展”机制作用,服务全县交通建设大局,高标准推进S209省道奉化至庆元公路庆元五大堡至龙溪段改建工程。于全线率先完成乡域范围内108户征迁户签约、沿线5穴坟墓的迁移工作,顺利推进S209省道龙溪段的无障碍施工。目前西溪村入驻项目部工人106人,出租房屋10幢,为当地群众带来租金收益超60万元,“工地经济”效益得到持续释放。三是“红绿金”融合项目稳步推进。融合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项目,在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省级历史文化重点村龙丰村转水自然村新建1.7公里荒野茶基地园区道路,连通原有两条林道形成环线,通达盘活小洋、枫树下等山场的荒野茶基地,配套建设面积135平方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一座,增添购置能够满足绿茶、青茶、红茶加工器械同时具备“花果香型”荒野茶加工能力。四是清水养鱼项目再获新生。紧紧围绕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布局,秉承“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理念,利用2024年山海协作帮扶资金重建提升龙溪乡清水养鱼基地,盘活闲置土地6亩,新建帆布池27个,完善挡墙、水渠、产业道路等配套设施,新增清水鱼石塘2个模拟溪涧自然环境,投入生产后预计一年产出成品鱼40余万尾,年收益达38余万元,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战略,实现生态效益的经济转换。
(四)这一年,我们以坚实有力的手腕保障稳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稳步前行。一是把好生活生产“安全关”。依托“赛江源”浙闽边际联防联动应急联盟,建立和完善龙溪乡浙闽边“大联防”体系,形成省际联动、村村协同的应急战线,进入梅汛期以来,系统部署防汛工作,优化完善防汛应急预案,完善物资储备、提升应急能力,确保上下联动压实防汛责任,加密研判频次,腾出70%库容量进行泄洪,确保山塘水库蓄洪能力。在“6·15”特大暴雨中与下党乡、举水乡、岭头乡共享水文情况,对雨量变化、水情研判实现联判联动,携手进行动态调度,在强降雨下确保流域7座水库所有发电机组24小时全开,保障位于下游下党乡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鸾峰桥得以安全度汛,为浙闽边应急处置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提供了实战参考。在应急响应中,1小时内转移全村31户、88名受影响的村民到避灾安置点,全链条构筑应急防汛“安全线”,龙溪乡基层干部紧急“吹哨”成功避险避灾典型案例获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龙溪乡集体获全国通报表扬,蔡雨君、吴其锋个人获全国通报表扬。二是把好乡村治理“稳定关”。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竭力提高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水平,2024年未发布规范性文件。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及信访案件调解工作,截至目前全年化解信访4件、基础事项14项,调处矛盾纠纷37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继续加强国防教育、双拥共建工作,支持侨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侨胞侨眷参与防汛救灾、慈善助老、茶产业提升行动,凝聚反哺家乡力量,龙溪乡侨联获评我市表现突出基层侨联。三是把好粮食安全“底线关”。深刻认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严峻形势,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各村分工,加强进度调度,将军尖垦造耕地17.238亩通过验收;2024年完成土地功能恢复新开垦图斑2个,总面积29.31亩,整改耕地流出图斑48个,总面积125.11亩。落实“田长制”耕地巡田工作,全年完成巡田24次,保障粮食安全底线。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我们要更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把上级所需、庆元所谋、龙溪所能、群众所盼更好统筹起来,以系统观念谋篇布局、以斗争精神迎接挑战、以奋进姿态推动发展,努力向全乡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一)在把握“时”与“势”中勇担新使命。一是放大空间区位优势,着力触手延伸推动红色富裕路再提升。全力服务S209省道建设,依托浙闽边红色富裕标杆路党建联建体系,通达浙闽打造北上抗日先遣队入浙第一乡重要节点,在传承和发扬红色根脉的同时助力浙西南革命老区和闽北红色老区文化资源及生态旅游资源、沿线产业等串点成线,共建红色根脉的赓续传承之路。二是放大产业高地优势,着力“荒野茶”IP推动全产业链再突破。做优技能共富学堂,瞄准高端茶制作技艺,引导茶企以标准化荒野茶加工工艺技术,提升“花果香型”荒野红茶、青茶品质。通过与县两山集团联合茶企研发系列高端荒野茶新产品,优化品牌形象设计,努力让龙溪茶跻身高品质国饮序列。三是放大技能政府优势,着力服务型政府推动干部队伍建设再跃升。针对理论业务知识、实际应用技能上的欠缺和群众的生活生产需求,从管护、采摘到加工、销售打通荒野茶全产业链建强“荒野茶技能团”,通过组织乡一级集体培训、推选参加县“菇乡工匠”职业技能大赛等方式,完善技能政府“干部技能库”。
(二)在激发“敢”与“干”中展现新气象。一是做优招引企业服务工作。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积极做好高端文具凡高文具招引入园的后续服务工作,通过干部全员联系市场主体机制和“山海协作”桥梁作用,协助企业拓展市场,确保招商引资成效加快完成转化。二是做精西溪村省级历史文化重点村项目。坚持保护优先原则,把“保存修护”放在首要前提,注重规划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合理谋划乡村休闲旅游、民间工艺作坊、乡土文化体验、传统农事参与等历史文化休闲旅游项目,促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完整性,在“修复传统建筑、弘扬传统文化、优化人居环境”的同时,做到经济合理、高效集约,打造集浙江省共同富裕“西溪样板”、沉浸式浙闽边邑旅游目的地和茶产业引领示范的茶香小镇为一体的浙闽边邑文化节点。三是做深清水养鱼生态产业。通过新建标准化养殖场全面铺开清水养鱼建设,重点实施后洋坑村清水养鱼项目示范建设,通过“强村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打通前期的良种提供和后期的销售全链条,引导村民积极参与野生溪鱼的散养,进一步扩大共富面。四是做实岙里村茶光互补项目。通过岙里村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带动荒野茶、白茶产量增产,盘活岙里村荒野茶、白茶资源,以专业化荒野茶深加工工坊吸收全乡范围内荒野茶资源,辐射周边举水岭头等地区,形成龙溪乡荒野茶产业集群效应。同时新建500平方米、装机容量130千瓦的落地式光伏,通过光伏发电收益增加村集体收入。
(三)在统筹“稳”与“温”中彰显新作为。一是变“定点服务”为“全域服务”。以嘉平地区便民服务中心为站点持续完善外出群众的服务延伸,拓展“全站式异地医疗保障服务”试点至“跨域通办+帮办代办”的全域便民服务让“群众跑腿”变为“数据跑路”。二是变“单线作战”为“联防联动”。依托《“赛江源”三乡党建联盟——共建“半小时应急联动”协议》优化建设联防联动体系,通过力量统筹、高效协同形成保障有力的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实现“队伍共建、统一协调、优势互补”的浙闽边联动应急格局。三是变“坐堂服务”为“上门服务”。优化“长者食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高效探索从单一站点服务拓展至集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性村居养老,全方位提升地区养老服务质量。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尤长。同志们,站在蓄势待发的新起点,我们要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气概,快马加鞭勇争先的冲天干劲,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克难攻坚、扎实苦干确保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拼搏实干、砥砺奋进,以实绩实效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庆元新篇章增添龙溪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