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嘉兴这样干!
打造数字孪生水利,赋能水利高质量发展。2月26日上午,记者从嘉兴市水利局了解到,《嘉兴市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出台,为嘉兴市数字孪生水利提供了顶层设计。
嘉兴市杭嘉湖南排工程管理服务中心科技安全处副处长柳涛介绍,嘉兴市数字孪生水利遵循浙江省数字孪生水利建设“1136”总体框架,依托在建的重大水利工程,统筹推进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三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迭代“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智能业务应用。“《方案》主要从市级层面做好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的统筹工作,既有效衔接省级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相应成果,又实现了与县(市、区)能够贯通衔接。”柳涛说。
那么,什么是数字孪生?据悉,数字孪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近年来,嘉兴市着力构建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节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原水网综合工程体系。从嘉兴水利的基本特征来看,数字孪生水利主要是实现基于嘉兴平原水网的数字孪生建设。
记者看到,《方案》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总要求和嘉兴水网“一脉三引多通道”的总体格局,以防洪排涝、水资源调配、水生态环境等核心业务为主线,实现“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多目标的综合调度,明确提出新建水网工程数字孪生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提升水利数字化决策、服务、执行、监督和协同治理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嘉兴属典型平原河网地区,河湖密布、地势低平、水位敏感,独特的水系特征以及多年的水利建设,全市圩区已达319个,圩区的数字孪生建设工作亟须开展。因此,《方案》创新提出数字孪生圩区概念,先行试点数字孪生乌镇圩区等7个数字孪生圩区的建设,并探索数字孪生圩区建设指南等。
同时,根据各县(市、区)水利工作的特色,通过以“数字孪生水利+科研”的方式,积极探索水利工程协同调度、依托BIM提升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等八大可复制推广的标志性成果。《方案》中,平湖市水利物联感知平台和海宁市数字孪生上塘河灌区入选了2024年水利重点工作典型案例,为推动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是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路径。”嘉兴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嘉兴将以《方案》为指引,强化全域统筹,明确任务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六干争先”抓落实,全力打造数字孪生水利标志性成果,为我市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