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这一年⑰|文化振兴赋能“工业热土”黄田新活力
回首2024年,黄田镇这片热土活力满溢。一场场红色故事宣讲,声韵悠扬,直抵人心;一条条农文旅研学路,不断拓展,畅达远方;一个个灰树花、笋竹传统产业发展故事,脉络清晰,续写辉煌。
陈文仁 摄
“这份奖学金是对我过去在学业上努力付出的肯定,让我在医学学习的征程中更加坚定自信。”近日,在“多彩黄田”崇学教育基金发放仪式暨“青黄接力 崇学笃行“青年人才活动中,桐山村的沈涵羽如是说。
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文会友、以文化人。文化始终是黄田镇的灵魂和活力源泉,它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自从启动基地建设,村里就越来越热闹了。”崔上村村民周金英说,过去一家人在村里务农,农业收入单一,现在,自家房屋改造成了农家乐,每到节假日就住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崔上村在解放战争中曾是中共闽浙边地委机关驻地。依托纪念碑、地委办公地和住处旧址等红色资源,该村成功打造出以党性教育、研学实践、拓展训练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基地,开馆以来已接待访客30000余人。
在文化的丰富谱系中,红色文化承载着厚重历史与崇高精神,产业文化则深深嵌入经济发展脉络。黄田镇便是这一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例证,其产业发展始终围绕灰树花这一特色文化符号展开。
“我们将实现菌棒的统一标准化生产,以此确保灰树花的产量与质量更上一层楼。”在黄田镇灰树花产业园(一期)的繁忙建设现场,灰树花“共富工坊”的负责人蔡章平介绍。
2024年,黄田镇斥资2400万元打造灰树花产业园,这一工程将覆盖50亩的标准化大棚,并充分利用“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建立起灰树花菌棒生产设施、数字化烘干车间以及智能化菇棚。
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年产灰树花将达到300万段以上,年产值预计达900万元,实现村集体增收12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100户农民就业。
乡村振兴的繁荣之道,既根植于坚实的产业基础之上,同样离不开人才的强力驱动。
2024年11月,黄田镇创新启动“青年夜校进企业”项目,紧密贴合人才发展需求,汇聚多方资源,打造寓教于乐的学习平台,赋能青年成长,为产业发展蓄势添能。
在文化浸润下,黄田镇营商环境展现出新风貌。通过定期深入企业走访,精准把握企业需求,该镇成功帮助企业解决12项问题,助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81万元,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14.66亿元,累计产值增速26.56%,彰显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文化聚力,发展共生。黄田镇党委书记吴应洪表示,未来,黄田镇将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外塑颜值、内优品质,实现文化与经济、生态的共生共荣,为建设美丽富裕的新黄田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