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7专题专栏/col/col1229356048/index.html庆元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公告/col/col1229858504/index.html庆元县事业单位年度报告/col/col1229858506/index.html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庆元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公告 > 庆元县事业单位年度报告

庆元林场

索引号: 发布时间: 2025-04-10 15:40:44 来源单位: 丽水市委编办 作者: 编辑: 点击数:
单位名称庆元林场法定代表人张茂付
住所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屏都街道八都大街18号
开办资金(万元)7238.92经费来源财政适当补助
年初数(万元)15620.58期末数(万元)16651.87
宗旨和业务范围管理国有林场和国有苗圃,促进林业发展。国有林场规划计划编制,森林培育与经营,护林防火,林木良种选育与新技术推广,林木种苗调剂,林业信息服务,森林公园经营管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2525472430957T举办单位庆元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庆元县国家公园服务中心)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庆元林场严格按照章程规定内容进行单位运行与管理、在章程规定范围内开展森林培育与经营、护林防火、林木良种选育与技术推广、森林公园经营管理等业务活动,重大事项严格按照章程规定进行民主决策。(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以下几方面业务活动1、深耕精准育林,激活林业经营新活力一是扎实推进营林生产任务。2024年,全场完成营林生产面积1491.6亩。其中迹地人工更新370.3亩,一般森林抚育534.3亩,香榧基地抚育66亩,油茶基地抚育521亩,完成枯死松木清理850株。二是保质保量推进林业项目建设。2024年,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完成建设任务80亩,其中建设杉木3代测定林20亩,新建木荷试验林60亩;基于木荷等良种的松林生态修复提质增汇技术推广项目,完成培育木荷1代无性系种子园良种2年生大规格轻基质容器苗3.5万株,建成以木荷、赤皮青冈为主的松林珍贵化改培和生态修复示范林550.8亩,举办技术培训班2期,培训人员103人次;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完成林木良种基地建设845亩,通过开展施肥、割灌、树体管理、病虫害防治、补植等集约化、科学化技术措施,切实提高基地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开设机耕路4.3公里,防火线8.87公里,修缮生产便道4公里,切实优化林区生产条件。2、聚焦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建设,点燃林场发展新引擎2023年12月,庆元林场成功入选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试点建设期限为2024年-2026年,通过开展试点建设不断增强林场内生动力,打造新时代国有林场试点样板。2024年,庆元林场以试点建设带动国有林场深化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严格按照省级工作方案相关要求,明确主要任务、量化任务指标,成立庆元林场试点建设工作小组,完成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根据实施方案有序推进试点建设,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进展。(1)持续开展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试点规划建设面积共计17131亩,2023年已实施3122亩,2024年年度试点任务4009亩,目前已全面,并完成2025年试点建设规划落图工作。针对试点年度目标任务,庆元林场积极探索多种经营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探索“杉木大径材+楠木+林下经济”立体复层林营造模式,在有效利用林地的同时,拓展绿化造林第二空间。通过人工干预方式,“杉木大径材+楠木”复层经营亩均年增长收益可达4800元,目前该模式已完成1361亩;二是探索森林固碳增汇经营模式,以杉木大径材为基础进行复层经营,预计亩均增加净碳汇量0.6吨,碳汇+林木价值亩均年增长收益可达3060元。浙江省推荐三个经营模式入选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典型模式,其中庆元林场的森林固碳增汇模式排位第一,目前该模式已完成4434亩;三是探索杉木纯林提质转化杉阔混交林经营模式,为林木径向生长提供足够空间,稳定森林生态系统,提升森林自我防护能力,促进森林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目前该模式已完成1010亩;四是基于已有的3种模式,结合林场发展规划和现有山场条件,创新探索“针叶林景观提升经营模式”,以庆元林场的高山湿地为中心,构建一个环绕湿地的生态圈功能区。根据各个区块的山场条件,划分出不同功能的林区,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湿地生态、多彩碳汇林、特色林下经济产业(包括中药材和油茶)于一体的森林“四库”联动打卡点。目前该模式已全部完成建设,面积326亩。此外,基于试点建设的推进,我们获得了17000多亩的可利用林下空间,其中优质的林下空间1500亩。对此,我们积极打造林下经济一产标准地,因地制宜推广“套种模式”,采用“杉木大径材+中药材”的特色种植模式,加强与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合作,建设500亩林业标准地,探索杉木大径材+天麻经营模式,实现“一块土地两份收入”。据测算,天麻生产期为1-2年,亩产可高达2000-5000斤,亩收益可达约5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特色产业,使有限的林地资源得到效能扩展和综合利用,实现近期得利、远期得林的“双赢”目标。2024年已引入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该专业合作在庆元注册公司并投资1500万元。现已完成建设林下天麻示范基地50亩,投资金额200多万元,基地采取“林场+企业+农户”运作模式。(2)持续建设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庆元林场2021年成功入选首批省级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基地规划建设面积3000亩,截止2023年已完成基地建设1955亩,2024年计划实施1045亩,目前已全面完成,其中杉木大径材与复层林培育2700亩,退化林生态修复提质增汇300亩。庆元林场以林业固碳增汇试点工作为着力点,将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固碳增汇新技术应用示范作为先行基地主攻方向,切实提升森林固碳增汇能力及其他生态服务功能。一是优化“杉木大径材+复层林”固碳增汇新技术,通过该技术应用对林木质量、树种结构、林分密度等进行科学调整,培育形成针阔混交异龄复层林,实现了“树种珍贵化、木材大径化、结构复层化、经营持续化”的目标;二是探索研创退化林生态修复提质增汇技术,充分发挥人才、管理和技术优势,通过“国乡合作+林业碳汇项目”新联营模式,与乡镇合作完成失管竹林生态修复200亩,与国有林场合作完成低效林生态修复100亩。通过该项技术应用,优化退化林森林结构,改善森林质量,恢复森林功能,增强固碳增汇能力。三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林道新建3.1公里、生产便道新建6.4公里、林道维修10.5公里,新建蓄水坝1个;通过项目建设极大提升了基地的基础设施条件。四是科学开展森林碳汇监测,建立技术专家联系制度,聘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吴统贵研究员为科技支撑专家开展碳汇监测和相关研究工作;五是开展碳汇宣传教育活动,2024年4月,庆元林场搭借“省赠苗植树系列活动走进林场”的东风,加大林业碳汇科普宣传力度,此外,在我县君望广场等地开展2次碳汇科普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林业碳汇发展的良好氛围。(3)探索绩效激励机制。庆元林场以此次列入全国国有林场试点建设为契机,根据落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要求,按照“激发活力、增加动力、多劳多得”的原则,分区分类探索国有林场体制机制改革。一是向上级部门积极争取林场转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庆元林场积极承担了生态公益林管护及森林资源保护职责,充分发挥了国有林场的生态公益职能,结合庆元林场在全县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正在积极争取转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二是建立健全绩效激励制度。为激发林场干事创业的热情,建立林场职工薪酬激励机制,通过主管局与县相关部门多次对接,目前已通过林场薪酬激励机制方案。三是完善岗位绩效分配制度。切实发挥薪酬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根据职工身份性质、职务、岗位等差异,优化分配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职工绩效考核激励办法》,根据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形成林场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形式和分配方案,目前方案正在编制中。3、优化管理制度,夯实林场发展坚实底座一是厘清岗位职责,建立“科室+林区”结对制度。根据“三定”方案,理清科室岗位职责,重新整合设计、优化配置职能,对各科室职责职能进行划分调整。针对人员不足的问题,建立“科室+林区”结对制度,一个科室结对一个林区,由科室管理结对林区,并实行科室林区人员互相流通,推动林场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二是完善政府采购内控管理制度。结合林场工作实际,修订《庆元林场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重点梳理了对集中采购目录以外,单项或年度批量预算金额在分散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且网上超市、网上服务市场、行业馆或主题馆未上线货物、服务类或工程类项目的采购程序,成立庆元林场政府采购领导小组,进一步规范林场政府采购流程,强化林场政府采购管理,降低采购风险。三是健全工作推进制度。根据上一年度工作总结及本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年度项目规划进度表,为林场当年工作方向及工作安排奠定基调。同时结合月工作推进会,对每月工作进行总结和计划,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到人,确保林场工作有序开展、有序管理。在经过不断调整和完善后,最终形成以闭环管理制度为主,结合工作推进、科室结对林区等相关制度,形成完善的工作管理机制。(三)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及实施情况。根据2024年实际工作安排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第二轮国乡促富、庆元县林业碳汇造富项目、森林抚育、国家良种基地、部分联营山山场联营到期、碳汇先行基地等项目建设需要对方案进行修编。林场坚持“以林为主、生态优先、分类经营、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方针,特别是在森林可持续经营、碳汇先行基地、生态公益林经营等方面成绩较为突出。一是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保持稳中有升,实际完成造林面积710亩,完成率100%;实际完成幼林抚育1311亩,完成率100.0%。二是森林质量进一步提升,因森林可持续经营需求,2024年林木采伐量有大幅提高,主要为抚育性质的采伐,年度实际完成采伐活立木总蓄积18113立方米,生产木材9056立方米,执行率100%,森林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三是经营期内未发生森林火灾,无大面积病虫害发生。目前林相整齐,阔叶树种比例不断增加,针阔混交林比例有所提高,大大增强了森林的生态功能。经过努力,已完成经营期内森林经营方案提出的主要经营目标。2、森林防火和安全生产情况。2024年,庆元林场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和安全工作,始终将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安全生产作为首要任务,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森林防火安全管理。一是重宣传教育。由科室负责人带队深入各个林区组织护林员等开展防火安全学习,对毗邻乡村进行粘贴防火标语、横幅等,在林区周边等地举办宣传讲座3场,直接参与人数达到100人以上。在林区主要道路、进山入口等显著位置设置永久性宣传牌7个,悬挂横幅25条,发放宣传手册40份。张贴标语宣传1200以上次。同时以清明节开展“烛纸换鲜花”活动为契机,将防火宣传送到群众身边,切实增强林区干部职工及林区周边群众森林防火意识及防范能力。二是严隐患排查。坚持以保护森林资源为重点、森林防火为核心,由护林员对所在林区进行每日值班巡逻和隐患排查工作;做好景区安全生产工作,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进行专项整改,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高质量完成防火隔离带维护工作,有效地阻止了火灾的蔓延。同时,对林区内的道路进行修缮,确保在火灾扑救时消防车辆和人员能够顺利到达火灾现场。三是强制度落实。全面贯彻落实“林长制”,由科室负责人带队高质量完成每个月的护林巡山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压实责任落实。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日常巡守制度,及时掌握林区防火动态。四是壮队伍建设。加强森林防扑火队伍建设,扩充半专业森林消防队,目前队伍人数达到20人。积极开展和参与防灭火应急演练,每季度组织人员防火设备操作防火演练,共计4次,以实战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实际应用效果,显著提升队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在全场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度庆元林场积极全面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实现火灾火情及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传统木材销售陷入困境,林场经营压力大。随着职工工资等成本支出的不断上涨,木材采伐量减少,林场自主经营压力不断加大。二是绿色产业发展不充分。巾子峰景区各项设备老化,景区经营成本高、收入低,景区后续经营及项目建设林场无以为继,森林旅游产业发展滞缓。三是森林生产经营活动受限较大。由于庆元林场经营的约8万亩中约有2.9万亩面积划入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并且部分面积属于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内,林木生产经营活动受限较大。四是林分结构简单,森林质量较低。林场内的杉木林和松木林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森林病虫害发生风险较高,次生阔叶林林分质量较低,综合效益不高。五是林场基础设施亟待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改造。生态保护仍采用传统的巡护手段,例如高山瞭望、人员值守、徒步巡护等,现有管护设施不能满足现代林场护林监测需求,大部分区域仍属于监测盲区。六是林业项目施工管理难。在林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制度不够完善、执行力不足、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
四、下一步打算(一)高质量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建设一是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2025年,计划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探索新的森林经营模式,完成示范基地建设10000亩。二是林业碳汇先行基地。为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实现野外观测和科学研究融合的目标,在生态学、生态系统学及生物环境学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庆元林场林业碳汇先行基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绩效激励机制改革。根据事业编制人员、企业人员等身份性质,参照全县对应工资标准确定基础保障部分工资,并根据职务与岗位的差异,按照一定的比例差异分配。(二)科学化探索林业项目施工管理实施路径探索国有林场林业项目施工管理的优化路径,通过分析现有管理制度的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式,以提升林业项目施工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三)优质化推进林业发展 聚焦林业发展要求,在林业资源培育、管护、利用下大功夫,在增绿、护绿、用绿上下足力气,用绿色赋能林业高质量发展。(四)常态化做好森林防火和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优化全林场防火线、林道矢量,创新森林防火和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加强巡查检查,落实森林防火、严防火灾、病灾,排查消除安全生产隐患,为我场发展营造安全的生态环境。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03月06日办理法人变更登记,开办资金由4758万元变更为7238.92万元。
相关资质认可《林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期至2029年5月10日;《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证书》有效期至2028年12月31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无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无


征集反馈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