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官塘乡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
索引号:002658607/2019-06149     发布机构:官塘乡     发布时间:2019-01-07 20:55:16点击数:

2018年,官塘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乡村振兴为发展主线,致力于“大花园”建设,勇争最美“花骨朵”,围绕县委“争先进位、对标一流、跨越赶超”主题,以“干事创业推进年”为载体,围绕“红色追忆 峰上官塘”的定位,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8年工作总结 

(一)农业产业经济持续发展 

一是大力推广高山种植业。积极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高山油茶、茭白等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其中高山油茶2200亩、高山冷水茭白200亩、紫甘薯30亩、套种毛豆470亩、百合300亩、旱稻100亩,种植其它高山蔬菜200亩;种植菌类新品种大球盖菇20亩,藜麦20亩,黑玉米2亩。扩大毛竹林种植面积,积极培育荷洋村毛竹高效示范园,不断推进竹腔施肥、深挖垦复、测土配方施肥等工作,促进毛竹林高效发展。 

二是做大做强传统农业产业。进一步提升食用菌产业,注重提高香菇生产的经济效益。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高山生态羊存栏量200余只,菜牛存栏量有100余头。发展“稻田养鱼”特色产业300亩,以高山生态为特色的养殖圈初步形成,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三是扎实推进文旅农旅融合产业。扎实推进“古村横坑”、“红色白柘洋”、“田园荷洋”、“暖巢山头”等村的乡村振兴,坚持农旅融合,根据各村特色重点发展农村休闲养生旅游,打响官塘的旅游名片。 

(二)乡村振兴基础不断夯实 

一是“大搬快治”工作进展顺利。我乡严格按照地质灾害搬迁工作的要求,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地质灾害搬迁各个环节,扎实开展官塘村、荷洋村、中央处村、白柘洋村、若沃村等5村71户264人的“大搬快治”工作。地质灾害红线区内的人员已于汛期之前全部撤离,房屋已全部拆除。同时,妥善安置各搬迁户,为各农户在办理安置房安置或货币安置提供一站式服务,宁让乡干部多跑腿,不让群众多跑路。 

二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官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共涉及300余户, 953人,重点整治区域14公顷,共安排项目28个,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按照“一加强、三整治”要求,注重拆、改、建有机结合。完成蓝色屋面整治1947平方米,完成村内主干道路两侧5000平方米的外立面改造,整治村内赤膊墙86处8000余平方米,街容街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治、拆除旱厕182个,全面消除旱厕。整治交办点位1200多个,清理垃圾300余吨,清理僵尸车8辆,拆除空置香菇棚80个12000多平方米。打造村入口空间广场、党建长廊、健康主题公园等一系列景观节点,凸显官塘特色。2018年8月,我乡成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2018年10月,我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顺利通过省专家组验收。 

三是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任务提前完成。官塘乡坚持以党建促消薄,为拓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我乡带领村干部、党代表到屏都坑里、竹口竹中、安南安隆学习党的建设和产业发展等先进经验,跳出官塘看官塘,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新举措,通过结对联盟等形式,定期进行产业发展交流。为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我乡还积极探索项目建设促消薄。全乡9个行政村,建立的消薄项目共5个,其中联建项目2个,单建项目3个。中央处村发展山露菜种植项目,得到了浙江新闻客户端的宣传肯定。坑下整村搬迁村鼓励搬迁群众就近在工业园区创业式务工,积极进取,学好技术,完成从务农向产业能人的身份转变,带动群众增收和产业发展。截至2018年6月,全乡9个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总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至少5万元,消薄任务提前完成。 

四是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圆满完成。农村土地确权作为我乡2018年重点工作之一,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规程要求,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着力强化工作举措,认真落实乡主体责任,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确权工作。8月20日前,我乡土地确权合同签订率达99.61%,乡级档案和9个乡政村档案提交档案公司整理归档。8月24日,我乡与全县同步顺利通过省级综合验收。截至目前,各行政村均已完成权证发放工作,土地确权工作圆满完成。下一步,我乡将继续扎实做好土地确权的后续相关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功能,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为农业农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是项目工程有序推进。2018年是我乡项目建设的推进年。专项投资500万元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目前已通过省级验收;总投资35万元的山头村“村庄环境整治及其他公益设施建设项目”及总投资45万元的中央处村“便民服务中心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目前已完工,等待上级验收;全长4.68公里,工程概算1460余万元的官塘乡横坑村至景宁县大地乡水溪村连接线工程,目前已完成招投标和征地丈量工作,将于近期举行开工仪式…… 

(三)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巩固 

一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红色基因推动绿色发展。4月10日成立乡级乡村振兴讲习所,在第一党支部白柘洋革命历史馆设立干部技能实训基地,通过七一文化教育,主题党日等活动形式,在传承、宣讲红色基因上增强干部技能。邀请安南乡安隆等4个村村干部为官塘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乡土顾问团,到官塘村点对点面对面进行整治业务培训。成功召开第一届乡级乡贤联谊会和官塘村、白柘洋村村级乡贤联谊会,官塘籍乡贤齐聚一堂,为官塘发展出谋划策。邀请省农科院专家、本土毛竹大户一起对竹农进行笋竹高产、林下经济等进行学习培训,并到实地现场进行实时指导。在“请进来”的基础上,带领村干部、种植户“走出去”到安南的玫瑰园、羊肚菌高端食用菌种植家庭农场去学习新技术新本领,努力使有效益能促增收的新产业在官塘安家落户,实现绿色产业振兴。 

二是立足红色官塘实际,破题深化双整提升工作。在深化落实双整提升中树立党建品牌的理念,打好111红色牌,即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争创一流党组织。在去年对示范型白柘洋支部党员宣誓墙、忆红道、挺进师红旗、红军饭、红树林进行品牌打造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在传承红色基因讲习所、红色文化宣讲技能实训基地上下功夫,在白柘洋唱响“红色官塘”党建品牌。立足官塘浙闽十里八乡边际定位,通过系统的整体谋划,建立一条古村横坑、田园荷洋、红色白柘洋、兵村山头的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党建示范带。 

三是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筑牢基层党建工作基础。以“10+88”、四诺履职三色预警考核办法等为基础细化村干部管理办法对村干部进行千分制精细化管理。全力落实主题党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各村支部在主题党日活动上开展一次如村社换届回头看、“对标比拼 争先进位”和“思想大解放 干事大担当”等有特色的主题党日活动,牢筑党建基础。要求每位党员对照“两学一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自我剖析,列出问题清单,提出深化整改措施。针对农村党员“不重视学习,应付了事”、“平时只关心赚钱,不积极参加组织活动”、“为群众服务的思想不够,觉得麻烦”等普遍存在的问题,逐一对标清单进行抽查销号。 

(四)社会事业管理统筹发展 

一是以“四个平台”建设为载体,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从加强日常工作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强化监督检查三方面着手,落实责任分工,确保群众办事“有人可找”、“有章可循”,进一步提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设立综合受理窗口,“一窗式”接办件,接件后通过“一窗受理”系统,流转至后台,交办给“四个平台”处置或代办,办结后则通过窗口、村级网格员等途径反馈给群众。做好乡、村两级办事事项汇编及宣传,制备详细办事流程并推送至政务服务网,让群众在网上便可做好自己所办事项所需材料的准备,到乡便民服务中心后,提交相应材料,便可通过现场窗口或邮寄获取结果。让群众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跑也不出乡”,变“群众跑”为“干部跑”、“数据跑”,乃至于一些事项可以实现“零次跑”,真正便民利民。 

二是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2018年,我乡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以上,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逐年攀升。全乡低保在册农户共67户126人,发放低保金4万余元;纳入低保边缘户的农户有45户115人。医疗救助群众达到17人,救助金额近7万元。此外,接受临时救助15人,救助金额1万2千余元。 

三是切实抓好卫计工作不放松。结对县人民医院开展巡回诊疗和义诊,为农民开展一次健康免费体检和心血管疾病免费筛查;切实加大了健康知识媒体宣传、环境宣传和社会宣传力度。爱卫办先后印发健康教育各类宣传资料1800多份、健康教育知识简明读本900余册,卫生院利用村保健医生发放健康教育报850余份,职工和村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9%,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5%以上。各行政村利用农村文化讲堂,全面开展职业病防治、劳动保护、妇幼保健知识等健康知识的宣传,健康教育普及率达95%以上。深入开展控烟、禁烟活动,严格控制公共场所吸烟行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乡创建无烟单位2个。 

四是平安官塘建设不断深入。深入开展“平安官塘”建设工作,逐步扩大平安建设覆盖面,以“小安”积“大安”、局部平安推动全面平安。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加强对潜在的社会矛盾进行摸底,对可能发生的苗头性事件进行综合研判。进一步畅通诉求渠道,注重解决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更好地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五是全面落实安全工作不松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深化在建工程的安全监管与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加强对火灾隐患的排查、登记和整改落实工作。对食品药品市场监管,保障群众饮水食用药安全。深入开展防汛、防地质灾害、森林防火等工作,加强应急体系和机制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实战能力。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推进慢,农民增收难。我乡外出人口占总人口的五分之四,其中以青壮年居多。由于大量劳动力弃农务工,出现了空巢家庭、土地撂荒等问题。外出就读的年轻人鲜有人回流返乡创业发展,在村的农民文化素质低,缺乏应用新技术、新机具的职业技能,农民主要收入主要集中在传统农业种植、毛竹林抚育和小规模种养殖业。农民增收的途径不多,全乡农民年均收入偏低,仅靠传统的耕作方式难以完成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发展遭遇人力资源短缺的现实瓶颈,而且受区域、交通等条件限制,产业发展规模小,结构单一,知名度低。 

(二)交通阻碍大,发展较缓慢。我乡地处山区,地理位置呈半封闭状态,县道路况差,路窄、坡陡、弯急,水毁塌方多、抗灾能力弱,交通安全隐患突出。加上道路交通管理基础薄弱,大部分乡道无安全防护措施,农村公路的运输能力和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和提高。受制于交通和核心竞争力,对人才和外来投资缺乏足够吸引力,导致我乡整体发展水平缓慢,导致了更多的人员外流。 

(三)党建基础薄,群众意识弱。全乡外出党员多,党员管理存在缺失,党支部堡垒作用发挥的有限。部分党员群众文化素质偏低,观念落后,觉悟不高,理念不够创新,服务群众能力有限。少数村两委干部没有监管好村民参与“无理上访”,造成乡党委政府破解信访难点问题压力大,耗费精力多。少数党员群众不为村谋实事,力不往一处使,制约了基层党建推进。群众意识弱,见识不够广,思想不够解放,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官塘的建设当中去。 

三、2019年工作思路举措 

2019年,我乡将继续紧紧围绕县委“大花园”建设,勇争最美“花骨朵”,积极比拼赶超,主抓以下三大块重点工作,确保全乡年度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一)以重点工作为抓手,展现全乡社会发展新水平 

一是继续深化重点工作开展。2019年,我乡将继续抓好“六边三化三美”、“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持续性、点位式深化环境整治,不断推进洁净乡村全民行动日行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及群众的积极性,严格落实河长制及路段长制,全面推进乡村两级河长电子巡河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河路长考核。 

二是继续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推进横坑村至景宁县大地乡水溪村连接线项目,争取早日打通官塘与景宁的交通要道。进一步加快消薄项目建设,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让村集体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确保全乡与全县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二)以特色发展为抓手,谋划全乡经济发展新思路 

一是提质发展样板村建设。以红色旅游为主线,精心打造白柘洋红色文化宣传阵地,加强示范引领作用,构筑浙闽边际文化大家园,让红色成为我乡旅游发展中的一大特色。不断提升“亲水际下--古村横坑—田园荷洋--红色白柘洋--暖巢山头”为主线的乡村内涵,积极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浙闽边界美丽样板村”,不断推进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的相互融合,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二是统筹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用生态的理念发展农业,突出主导产业,扶持重点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切实提高生态效益农业水平。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高山油茶产业,推进全乡2000余亩高山生态油茶园建设,充分发挥园区和基地的示范作用。以“田园荷洋”为现代农业示范点,大力发展茭白、大球盖菇、藜麦特色产业,试种米仁、竹荪、凤尾菇、杅黄菇等新品种,积极引导农户增强效益意识,进一步探索农民增收新渠道。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推动高山生态羊、生态牛养殖业规模化发展。 

三是积极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业。加大旅游景点的开发与挖掘,加大对仰天湖湿地的对外宣传力度。立足生态自然资源优势和人文景观优势,积极培育休闲养生项目,加快推进白柘洋村A级景区创建,推动白柘洋休闲农家乐、官塘徒步生态游、横坑采桃节等旅游项目。 

(三)以效能提升为抓手,建设干部队伍新风貌 

一是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基层走亲连心解忧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心向下沉、脚向下走、力向下使,做好廉情夜访工作,在一线查问题,解难题,提能力。打造学习型、技能型干部,通过每月夜学、每周例会,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同时推荐优秀的农技干部与村干部给年轻干部作毛竹培育、蔬菜种植等技能培训,确保年轻干部能深入农村院落、田间地头服务群众。组织村干部学习培训,加强考核管理,增强村干部“活力”,促进村干部团结干事、务实干事、创新干事、廉洁干事。 

二是切实严明党的纪律。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继续开展正风肃纪行动,加大对基础设施投资、政府性投资、支农惠农投资等项目的自我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在农村“三资”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完善权力清单制度,健全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继续做好村两委干部的党风廉政管理监督,以“履职践诺”为抓手,发现问题及时警示、处理,着力解决村主要干部在职不履职、知责不负责、明规不守规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