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荷地镇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
索引号:002658439/2022-00155     发布机构:荷地镇     发布时间:2022-01-06 14:37:29点击数:

2021年,荷地镇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聚焦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党风廉政和基层治理等工作,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同舟共济、砥砺前行,着力在维护社会全面安全、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山区范例建设等方面下真功夫,呈现了大局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安居乐业的良好态势。

一、2021年工作总结回顾

(一)抓党建,基层组织不断夯实。一是提升高原红党建示范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完善荷地至杨桥党建外化设施,完成大岩村党建示范点建设,与濛洲街道签订《党建联盟共建协议》,促进村级组织干部换届后主动履职。将党的领导全面贯穿于镇党委和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不断营造浓厚的党建氛围。二是深化“先锋连”党组织建设。以“先锋连”为载体,开展村“关键岗位”干部履职培训,探索符合荷地实际的“干事赛跑”全季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习演练,得到市应急局的支持,配备防汛物资200余件,手抬消防泵、发电机、抽水泵等9台,进一步充实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三是提升推广“六比六看”杨桥经验。积极提炼杨桥经验典型作法,做好融合文章,推进乡村基层治理深化改革,并在底墅村成功进行试点,实现底墅村从信访重点村到清廉村居示范村的华丽蝶变。四是打造“百事通”党建品牌。建立技能型乡镇实训基地4个,举办夏菇、锥栗直播节,“百事通”货郎干部化身“网红”干部,线下采摘,线上带货,帮助农户销售夏菇、锥栗达50万元。

(二)抓产业,经济实力持续提升。一是推广土地预流转机制,盘活土地2000多亩,建立招商引资土地“储备库”,筑巢引凤。推进双招双引工作,利用荷地高山气候优势,进一步优化招商环境,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引进庆元县三禾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林下经济项目,完成林下重楼套种700亩;引进庆元县牧云涧公司,完成白茶种植200亩。二是打造东部食用菌产业高地。依托4个食用菌生产基地2.7万平米大棚,全年栽培食用菌170万袋,生产反季节夏菇23万袋、灰树花4万袋,销售额520余万元。三是深化荷地“800”特色产业带。提升高山茭白、锥栗和油茶籽三大交易集散地功能。种植高山冷水茭白2000余亩,年产量350万斤,产值1100万元;锥栗基地8000余亩,年产量约30万斤,产值约240万元,成功改造低产林500亩,产量翻一番;精细化管理毛竹4000亩,年砍伐毛竹3000吨,产值约180万元。此外全镇41家家庭农场,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中草药、香榧、覆盆子、油茶、黄牛、蜂蜜等特色种养殖产业中也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抓项目,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推进休闲康养及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建设,促进生态、康养、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完成荷地社会福利中心项目投资3200万元,已与光大百龄帮公司签订公建民营协议,即将投入运营,配备床位200张,是东部乡镇最大、功能性最全的养生养老机构。投资1100万元的双苗尖通景公路全线贯通通车。投资约86万元,完成高山农业基地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推进农产业自动化灌溉。荷地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已挂牌,荷地休闲康养步道、大岩古屋翻修、半路古廊桥修缮等项目已完工,苏湖村史馆正有条不紊地建设中。

(四)抓整治,镇村面貌明显改观。严格开展垦造耕地问题整改和生态修复工作,全面完成34个项目的退垦还林和生态修复工作(其中包含1个重点项目和7个国家审计整改项目)。全力推进非粮化整治工作。顺利完成国家卫生乡镇创建,举全镇之力集中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13次,排查整治脏乱差点位200余处,完成五水共治点位整改42处。启动荷地村无垃圾示范街创建工作,设立荷地镇垃圾兑换超市和垃圾分类回收中心站,积极开展花园农家创评活动,培育花样农家35户,推进苏湖、高家庄、石洋等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危旧房修缮工作,新增危房鉴定6幢,整改安全隐患点4处,拆除违建面积3500平方米。

(五)抓民生,服务保障全面优化。一是织密常态化疫情防控网,全面推进疫苗接种,切实做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二是扎实开展“浙丽保”参缴工作,认真落实低保低边、医疗救助、临时救济等惠民政策,开展低收入农户产业帮扶,发放产业帮扶资金29.4万元,托底救助金8.9万元,惠及246户。圆满完成前列腺癌、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等民生实事项目。三是持续推进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完成松坑和杨朗坑村的安置审核工作,松坑村住房安置已公示,拟在前期搬迁179户442人的基础上再努力完成搬迁170户490人。四是完成荷地联村供水工程建设。总投资360万余元,对荷地等村水源和管网进行提升,切实解决周边8个自然村喝水、用水难问题。

二、存在问题及困难

一是区位优势有所弱化。仙居至庆元公路和庆景青公路不直接经过荷地,长远来看,弱化荷地作为庆元东部中心镇的区位优势,一定程度上影响荷地长远发展。

二是产业效益还不够高。现有的农旅产业仍然是低小散为主,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明显,招商引才难,缺少领导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带路人。

三是乡村环境还不够美。村民主动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不强,脏乱问题仍然存在。空心村现象明显,社会资本参与度低,治理资金投入缺乏,美丽乡村建设任务重。

四是保障民生还不够全。文教体卫等基础服务设施薄弱,荷地中学已撤校,邮储银行也将迁离,卫生院部分普通医疗设备和药品不能满足村民需求,镇属各部门服务群众的能力逐年下降。

三、2022年工作思路

(一)规划加力,绘就荷地事业新蓝图。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编制镇域发展规划,巩固高原红中心党建示范带和东部区域性中心镇“两个中心”,实施双招双引、头雁强基、康养培育“三大工程”,打造示范型菌粮复合、锥栗产销、反季节种植、家庭农场“四个基地”,培育杨桥经验、底墅三品、高山应急、矛调中心、廉政荷文化“五大品牌”,夯实美丽乡村、环境保护、安全基础、民生保障、基层服务、社会稳定“六项基础”,排出时间节点、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具体举措,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发展,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党建引力,积蓄长足发展新动能。坚定不移地把党建工作作为党委的中心工作来抓好、抓细、抓落实。一是继续提升高原红党建示范带。深化“先锋连”党组织建设,擦亮“百事通”党建品牌, 总结提升“六比六看”杨桥经验,压实“扛旗攻坚 干事赛跑”“党员联系农户”“空白辞职书”“履职百事通服务”等机制,提升干部工作主动性、服务技能和执行力,进一步促进新一届村干部比拼干事常态化,持续营造全镇上下齐心全面实现共同富裕的良好氛围。二是融“荷花之形、廉洁之地”的“荷文化”,抓“清白为官、勤政为民、激浊扬清、正本清源”的“廉内核”,为地方发展添加荷元素、补充廉细胞,创基层廉政建设与发展治理共建的先行典范。三是守牢思想阵地,巩固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二十大的学习与宣传。加强文化引领,举办文艺汇演、乡村春晚等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倡导良好的社会新风尚。

(三)产业发力,探索现代农业新形态。要想方设法破解庆元东部乡镇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的困境,坚持产业提效、产业富民、产业留人,走出一条振兴乡村的新路。一是建设“菌粮复合”基地,争取项目200余万元,建设通过数控大棚、喷滴灌系统等技术应用,实施标准化生产,实现食用菌与粮食周年化生产,进一步扩大反季节食用菌生产规模,同时试验并推广赤松茸、羊肚菌等珍惜菌标准化生产技术,提升反季节食用菌到60万袋以上。二是推广锥栗低产林改造,发挥锥栗交易集散中心优势,强化科技引领,推进锥栗低产林改造科技示范园建设,加大推广应用锥栗低产林改造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完善锥栗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户种植积极性,提高锥栗亩产到150斤以上。三是推广反季节种植,利用高山冷资源优势,解决夏季温带地区蔬菜、花卉等作物忌热问题,巧打种植时间差和市场供需差,以“扩大规模、提高品质、创建品牌、增加效益”为目标,实施反季节农业标准化生产,扩大高山反季节花卉种植规模,探索高山夏季蔬菜育苗项目。四是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推动生态绿色农业发展,进一步推进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新增一批省级、市级示范家庭农场。五是推广“互联网+生态农业”,通过网店、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推动农产品电商销售,打造农耕、体验、休闲为一体的农旅融合产业,谋划建设锥栗观光采摘园、珍稀食用菌产学研基地、开心农场等,实现“山货出山”,生态溢价。六是推动高山避暑康养休闲产业发展,探索荷地镇高原体能训练基地发展模式,谋划开展第二届乡愁节、双苗尖高山草甸音乐节和浙闽乒乓球邀请赛等文体活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山区范例建设。

(四)项目助力,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争取项目资金投入。把“争项目、争资金”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结合镇域规划,对各村发展重点分类谋划,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建立项目资金储备库。力争完成3个自然村“大搬快聚”、宅基地整理30亩任务。利用“非粮化”政策,持续推进土地预流转工作,再盘活闲置土地1000亩,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发展连片农田,引进项目主体3个以上,保证项目资金落地1200万,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大科技项目投入。加大科技创新,开发“菌粮复合”、反季节种植、“林药复合+林菌复合”等新模式,形成具有辨识度的“荷地800”农产品品牌。开展科技特派员进农村、进合作社系列活动,推动农村科技创业,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盘活村级资源投入。围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破解土地制约瓶颈等重点任务,引导村级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努力盘活村级沉睡资源,全面摸底村级有价资源和可用资金,鼓励各村谋划经营性项目,增加村集体收益,助推消除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提升惠民项目投入。整合资金60万元开展美丽城镇创建,开发新景观,升级旧景点,实施荷地村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争取200万元资金进行农村污水管网改造,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投资30万元对黄洋村机耕路等生产道路进行改造提升,带动产业发展。

(五)治理有力,打造乡镇基层新样板。一是将“六比六看”杨桥经验提炼升华为全镇适用的文明公约并加以推广,努力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造北有“枫桥经验”,南有“杨桥经验”的基层治理品牌。二是推进矛调中心与共享法庭服务点、公共法律服务站、老娘舅志愿者调解服务中心等机构形成联动,实行“一站受理、精准分流、就地调处、依法引导”的闭环管理,强化信访矛盾问题“地毯式”排查、“包干式”化解、“跟踪式”服务,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数量。三是致力“条抓块统”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格局,建立“一个口子、一套标准、一支队伍”的“三个一”模型标准,实现东部区域性基层应急管理“闭环管控、精密智控、群防群控”,打造全县“乡镇样板”。

(六)人才聚力,展现干事创业新风采。一是聚力双招双引工作,实施乡贤资本和人才回归工程,积极搭建“乡贤会”平台,形成乡贤回归、项目回迁、资金回流、技术回援的回乡兴业新态势,破解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二是持续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培养干部政治担当、专业素养、防腐拒变、风险防范等能力,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在服务全镇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