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的笔业版图
“主角”的诞生
45年前,全省第一支铅笔诞生在黄田镇。
当时,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浙南铅笔厂作为庆元首家乡镇企业在黄田应时而生,成为浙江省建厂最早的铅笔生产企业。
刚起步时,企业由农场改建而成,十几名工人在狭小简陋的厂房里作业,铅笔的日产量只有2万支左右。经过几年的发展,铅笔厂逐渐积累了“第一桶金”。“但好景不长,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发展受到了体制机制的牵制。” 中国(庆元)铅笔行业协会秘书长周先明告诉记者,浙南铅笔厂因经营不善而资不抵债,加上配套不完善、原材料短缺等问题,企业一度停产。
一时间,浙南铅笔厂从“明星企业”变成了“流星”企业。眼看着企业逐渐衰落,老员工干着急,却没办法。此时,庆元县、黄田镇政府开展了入企调查,认为企业具有挽救价值,于是着手重启运行。
1997年,黄田镇私企负责人周光军临危受命,作为第六任厂长接手了这家已经停产一年半的铅笔企业。“全厂只有一名门卫留守,厂房和车间门因生锈打不开,厂区里杂草丛生,生产机器上也布满灰尘……”这是周光军刚到任时的场景。为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他还带了一箱方便面,“食堂工作人员也遣散了,吃饭问题得自己解决。”
周光军告诉记者,他接手浙南铅笔厂后,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内,他实行承包经营制,让技术骨干担任股东,企业实行岗位亲属回避制,员工工资按劳计酬;对外,对接义乌,重新打开销售渠道。与此同时,周光军以个人名义借来了100万元资金,准备恢复生产。在以前的老客户和业内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周光军从黑龙江采购到了一批制作铅笔的原料。
“当时交通不便,原料要通过绿皮火车运到龙游,再经公路联运送达庆元,送到厂房时已是腊月。4车80吨原料,每袋重180斤,全厂5个人从傍晚卸货卸到了第二天凌晨。”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周光军至今难忘,“卸完货后我们累得躺倒在地,寒冬里,身上大汗不止,每个人都在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恢复生产后,周光军蹲守车间,和员工一起加班加点。1998年,浙南铅笔厂重新步入了正轨,年销售总额逾400万元,税收超过30万元。次年5月,浙南铅笔厂改制成功,并更名为“浙江省庆元浙南铅笔有限公司”。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企业重获新生后,也触动了庆元“铅笔人”的神经,推动了整个铅笔产业的发展。2000年后,浙南铅笔公司的管理人才、技术骨干、销售能手纷纷“自立门户”,浙江久灵笔刷有限公司、浙江鸿星文具有限公司等一批中国铅笔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庆元铅笔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可以说,起死回生的浙南铅笔厂成了庆元铅笔产业的‘黄埔军校’。”周先明说。
从“单兵”到“全链”
2000年后,随着铅笔产业的蓬勃发展,配套企业也崭露头角。
早期,庆元铅笔企业采用烤板法加工制作铅笔板,成品易变形、损坏,制成铅笔后表面光泽度差、不易卷削,废品率很高。发现了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巨大需求的庆元县先杰软化板有限公司,率先从上海引进软化板生产技术,填补了庆元铅笔产业链的空白。
在铅笔生产过程中,刨槽、刨杆是比较关键的加工环节,直接决定了铅笔成品的表面光滑度、美观度。为此,先杰公司研发了生产铅笔的刨槽、刨杆生产线设备,改造完善了生产流水线,使生产铅笔的制杆设备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支铅笔,如何走向世界?靠的并非一目了然的外观、造型或款式,而是内在的“芯”。对铅笔企业而言,笔芯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实现产业藤广根壮的基础。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彩色铅笔芯制造商,浙江联兴文教用品有限公司的发展便得益于“芯”产品的持续创新力。2021年,联兴文教投资建起了占地逾1200平方米的联兴研发检测中心,以“2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80多台专业检测设备”的科研力量推动产品迭代升级,成功填补了庆元石墨铅芯生产的空白,刷新了美术绘画工具品类的产量纪录,产品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绝大部分国内外一线文具品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练内功”的决心,源于“价格战”的倒逼。尽管起步早,但庆元铅笔企业的主营业务大多是“来样加工”,随着同业竞争日趋激烈,“跑量取胜”“薄利多销”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与此同时,抢跑优势也在显现——深厚的行业根基虹吸上下游产业逐步建链,为品牌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浙江久灵笔刷有限公司是破局谋变的先行者之一,先后创立“飞雁”“少年派”“尼奥尼”等品牌,其中“尼奥尼”炭笔如今已是美术行业的高端产品,在16个国家注册了商标,市场占有率达到30%,而“飞雁”铅笔则斩获了法国巴黎东西方国际艺术展“创新设计奖”,实现了铅笔产品从“实用性”向“艺术性”进阶的关键一跃。
在庆元,像联兴文教、久灵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他们一面强化自主研发告别贴牌生产,一面创建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历经45年积淀与发展,庆元铅笔成功摘取了“中国铅笔生产基地”“国家级出口铅笔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创新升级示范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国字号”头衔。
一支笔“绘”出无限可能
“庆元铅笔已处于全国铅笔行业的领军行列,但这样的产业影响力是阶段性的,要真正做大做强,必须进入更广阔的市场。”
行业未来之路该如何走,是从业者一直在探索的课题。虽然庆元铅笔产业的发展势头迅猛,但仍面临着“有产品而开发不足、有品牌而运营不足、有技术而人才不足、有研发而创新不足、有平台而集聚不足”等问题,加快推进铅笔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随着近年来美妆行业的逐渐崛起,庆元铅笔产业抢抓机遇,以木杆眉笔为突破口,开始向彩妆领域延伸跨界。据了解,庆元生产的木杆眉笔已经占据了全国六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成为名副其实的“单打冠军”,在美妆单品中极具竞争优势。
依托木杆眉笔,庆元美妆已逐步扩展生产眼线笔、唇彩、腮红、粉饼等美妆品类,产品以外贸订单为主,80%产品销往欧美及东南亚市场,并涌现出“爱沃玛”“绔姿”等“浙产美妆十大品牌”。
眼下,在庆元铅笔的产业版图中,美妆成为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而向美妆等下游行业产品拓展,也为庆元铅笔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眉笔、眼影、眼线笔,各类美妆用品琳琅满目;国风换妆铺、汉服换装间、DIY化妆品台,各式美妆间功能齐全;古风、港风、清新风,各种摄影场景异彩纷呈……走进庆元屏都街道蔡段村,总能让人找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文化意境。
2022年,蔡段及时抓住了庆元县铅笔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成功引进工商资本,流转民房20余幢建设“中国美妆村”项目。“2022年庆元县化妆品生产总值约1.16亿元,而今年的产值预估增长保持在15%以上。”正是看中了庆元的美妆产业发展前景,浙江中轼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沈杰才决定投资,“这里的村民有近六成在庆元铅笔企业上班,他们对美妆产品的种类、特性等十分了解,在蔡段村建设‘中国美妆村’正当时。”
目前,蔡段村已完成了古今美妆品展馆、美妆体验中心、直播间、游客接待中心等项目建设,目前已入驻欧迪、久灵等本地美妆企业。今年11月9日,蔡段村还举办了“中国美妆村”开村节,吸引全国美妆、铅笔领域的众多企业家和行业专家前来体验,村里的人气更是上了一个台阶。
“游客们不仅能在村里购买到各式各样的化妆品、美妆文创产品,还能体验个性化的美妆造型。”沈杰告诉记者,“美妆+田园”的组合,让蔡段村有了独特的乡村IP,“村里正计划引入雅诗兰黛、海蓝之谜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为庆元铅笔行业转型升级搭建交流平台。同时,我们还将植入美妆新品T台走秀等时尚元素,把村子打造为‘中国美妆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