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时长30分钟!央视CCTV-1纪录片聚焦庆元香菇!
点击播放视频
“在森林中如何种香菇?这是在庆元流传了800多年的一种人工耕作方式……”12月25日18:30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农耕探文明》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开播开篇之作聚焦庆元香菇的历史与现状、传承与发展播出时长近30分钟
“在庆元,香菇栽培技术已经实现了三次技术迭代——800年前,庆元人发明了剁花法开启了人工耕种香菇的方法,1967年,庆元人引进了段木法1979年,庆元人又引进了代料法,即用培养基来种植香菇,如今庆元成立了食用菌种质资源库……”
节目介绍,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意识到菌菇的妙处;野生菌菇“居无定所,朝生暮死”的特性,让它们“桀骜不驯,难以被人类驯服”,直到800多年前,庆元先民发明了砍花法、掌握了人工栽培的办法,开启了人类驯化香菇的历史;此后,历代菇农遵循“砍老树、留壮树、护幼树”的基本原则,运用“择伐”方式,让林木有序繁衍,香菇种完后,残留的菌丝让菇木渐渐腐烂,成为森林里最肥沃的养料,古老的“林菇共生系统”就此形成。
古代庆元人,采用“剁花法”在森林中择伐菇木栽培香菇,残留菌丝又让菇木逐渐腐烂变为森林中的肥料,构成延续八百余年的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发挥协同优势共生发展。如今,庆元成立了食用菌种质资源库,已保存大型真菌标本2300多份,鉴定出398种大型真菌,相对于目前全国可人工栽培的60多种食用菌种类,育种的空间潜力无限。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于去年成功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获批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名录。
值得一提的是,该节目注重技术迭代助力农业文化遗产在新时代不断演变与发展的时代价值。庆元的食用菌种质资源库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地立足于产业化、智能化发展,注重农耕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大型系列纪录片《农耕探文明》首次系统展现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和创新成果,深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的功能价值,生动呈现农耕文明所承载的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和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与精神追求。
首季播出的5集中,内容包括了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福建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等。
据了解,《农耕探文明》12月25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18:30档开播,央视频、央视网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
延续800余年的林菇共育奥秘今天的庆元继续书写着人与自然的农耕智慧为庆元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