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 生物多样性“宝库”
在繁华富庶的浙江,除了平原和滨海,还有一片世外桃源般的原始森林同样令人陶醉。2018年,随着“国家公园”在这里创建与亮相,这块秘境也进入全国视野,受到了全球关注。
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园区位于丽水市南部,是中国沿海地区自北向南的第一处高地,平均海拔1122.9米,范围涉及龙泉、庆元、景宁3县(市)10个乡镇32个行政村,面积达到了505平方公里。
作为我国17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之一,百山祖园区是我国不同海拔、不同纬度上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代表地,更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基因宝库。
这里保存了中国东部典型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也是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少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垂直带谱完整,分布着罕见的大面积常绿阔叶林地带性植被。园区内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珍稀濒危物种集聚度极高,是我国野生大型真菌种质资源重要分布区。
根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百山祖园区内有野生维管植物189科851属2102种,其中蕨类植物有39科85属273种,种子植物有150科766属182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3种,其中有百山祖冷杉、南方红豆杉等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江南油杉、金钱松、钟萼木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50种。园区内共记录有野生脊椎动物41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5种,其中有黑麂、中华穿山甲、金斑喙凤蝶、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等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11种,中华鬣羚、蛇雕、黄喉貂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54种。采集标本和鉴定记录的大型真菌就有632种,是全国野生大型真菌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而除了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外,百山祖园区还有灿烂多姿的传统文化遗产。香菇文化、剑瓷文化、廊桥文化、畲族文化……深入了解这些渊源流传的文化遗产,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
保护贡献智慧力量
创建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为全球守护这片稀有的自然生境,意义非凡。五年多来,丽水在创建国家公园的过程中,始终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许多行动和经验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今年2月,通过刚建成的“江浙之巅”国家公园数字孪生应用的监控系统,科研人员在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园区龙泉片区的大小天堂高山湿地首次监测到了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斑嘴鸭。
应用运用“数字化”技术在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防控等方面提升智能化监测管理能力,从而实现对国家公园智能管理、科学规划、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等全要素的可查、可管、可追踪。这就是“江浙之巅”国家公园数字孪生应用正在发挥的作用,而它也是全国首个国家公园数字孪生上线应用项目。
最好的生态,需要最严的保护。目前,丽水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进百山祖国家公园,已建立起“一市三地”(龙泉、庆元、景宁)国家公园执法指挥协调、协作配合机制,庆元、龙泉先后挂牌成立了百山祖国家公园综合行政执法指挥办公室,统筹协调指挥国家公园区域涉林执法力量,并设立了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国家公园公安森林警务室,构建起生物多样性多元共治格局。
“我们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热成像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手段,37台高空烟雾感应探头实时捕捉国家公园一草一木的变化。”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庆元保护中心百山祖保护站站长兰荣光表示,这些监测数据每个护林员都能在手机端查看,最终将传输到“智慧大脑”——“森林卫士”数字化场景应用,实现了“天上看、地上查、线上管”多维管理治理体系,形成推进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强大合力。
实施最严格的制度、最顶格的标准、最严密的法治,目的只有一个,守护好这片秘境的生物多样性。而五年多的努力,也结出了累累硕果。
提及百山祖园区的生物多样性,最为世界所熟知的莫过于“百山祖冷杉”了。自1963年秋天,丽水百山祖上首次发现3株第四纪冰川孑遗植物——“百山祖冷杉”后,为拯救这一“植物活化石”,无数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开展了生境适应性、光合特性等系列濒危机制研究,攻克了百山祖冷杉繁育难题,保护和繁育技术日益成熟,尤其是在嫁接、种子育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12月,丽水正式对世界发布了百山祖冷杉保护成果——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园区已成功培育母树种籽实生树83株,母树下自然萌发幼苗600余株,建成野外种群基地82亩,回归种植4000株。这一全球濒危物种在国家公园实现了“子孙满堂”。
从实施地役权改革,在制度上解决群众利益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到率先开展国家公园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单独核算,助推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再到率先出台国家公园护林员、国家公园管理员、野生动物保护员“三员管护”制度,并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国家公园司法保障制度。随着众多创新理念与实践在国家公园创建过程中落地,丽水也为全球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家园贡献出了亮眼的“丽水方案”。
三年发现了
11个全球新物种
今年,国际权威SCI期刊Mycological Progress(真菌学进展)发表论文,向世界正式介绍了在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园区内发现的新物种——“百山祖元蘑”。
2020年以来,科考团队和专家先后在百山祖区域发现了百山祖角蟾、百山祖元蘑、百山祖多足摇蚊、百山祖狭摇蚊、皱盖油囊蘑、丽水丽丝盖伞、百山祖老伞、斑环狭摇蚊、黑翅腮扁蜂,凤阳巨基叶蜂、近蓝紫丝膜菌11个新物种。这不仅丰富了百山祖国家公园以及丽水全市域的生物种类目录,更成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提升的佐证。
一个个让世界惊喜的发现,背后是不断加大的科研力度。五年多来,百山祖园区依托高校院所科研力量,共建了“浙江大学—百山祖国家公园联合研究中心”,建成了创新平台载体和基地17个,并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36个机构建立了伙伴关系。通过合作交流,实现了科研技术手把手传授,园区内科研队伍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科研成果频出,为园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公园的创建,印证了人类与自然长期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相信随着持之以恒地保护和深入地探索,百山祖园区还会不断带给人们惊喜。”丽水市林业局、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说,生物多样性是我们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守护着我们,我们也应该尽己所能去呵护它。丽水将矢志不渝地遵循“国家公园就是尊重自然”理念,按照“建设有丽水特色国家公园”的定位,以抓好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为基础,为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丽水经验,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际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