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爱上庆元荒野茶
在探索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产业发展的交汇点上,庆元荒野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悠久的历史脱颖而出。近日,记者专访了国内多位茶专家,深入探讨庆元荒野茶的产业化发展路径、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市场推广策略以及茶产业的技术推广等。这些专家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为我们描绘了庆元荒野茶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以下为采访实录。
点击播放视频
要从三个维度发展荒野茶产业
张士康,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茶业学院执行院长
记者:您对庆元建立和完善庆元荒野茶品牌标准体系方面有哪些建议?
张士康:下一步,庆元荒野茶要在团体标准这个方向上深度地去关注。因为从百山祖国家公园和庆元来说,做茶,肯定是做高品质的茶。做高品质的茶,它的标准体系一定要以庆元自己的标准来设计。这种标准设计,比如说对它的品种,对它的生境保护,对它的投入品,对它的工艺要求,最终能够落到茶本身的品质指标上的一些具象要求,比如酚氨比等风味物质的呈现,就是能够把庆元荒野茶与其他茶区隔开来的一些标准,这就是专属百山祖的、庆元的茶叶标准体系。
所以,我认为庆元要把茶叶作为未来的一个大的产业去经营的话,荒野茶要有庆元当地的一个团体标准,作为标准的接入口。
图源 庆元县农业农村局
记者:您提出的“全价利用,跨界开发”理念在庆元荒野茶产业中如何具体实施?能否结合庆元的实际情况给出一些建议?
张士康:“全价利用,跨界开发”是我2009年提出的,这个理念被很多产茶省作为制造产业发展的一些重要理念,也被写到科技部等相关部委的国家文件里面。我最初设想的是茶产业的发展是三个维度,第一是从时间维度,就是春夏秋三季茶怎么开发利用。
第二是空间维度。茶树作为一个特殊的植物植株,它不光是这棵植株的嫩芽,嫩芽是有价值的,它的根茎果实花叶,都有那些特征性的茶的成分。比如说茶氨酸、茶多酚、咖啡碱等,就是茶叶的一些特征性的茶的成分。不光在它的嫩芽嫩叶里面有表达,在花果叶及根茎里面都能找到它特征性的成分。如果我们饮茶是饮用它的功能性物质,就不一定只专注于它的嫩芽,而是各个组织器官,怎么利用。
第三是产业链维度。茶产业发展不是单单的一产二产,而是要通过三产的发展,带动一产二产联动,所以从这三个维度上说,茶产业的发展,其实是要在传统茶产业发展基础之上,把茶里面的功能性成分拿出来,和其他大领域做更多的结合和应用。比如说跟食品、保健食品、医药大日化这些领域应用。就是茶以其健康属性,它的功能物质跟其他行业做一些天然的功能性物质的应用推广,这就是突破传统茶边界,就是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优化之路。
同时,将茶产业作为一个当地资源的高效平台,与庆元当地优秀的生态做一个关联,比如开发茶周边的一些产品,并带动一些服务,这就是一个系统的茶产业发展的方向。
立足庆元特色 培育茶产业新动能
吴锡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
记者:庆元荒野茶的市场定位和发展策略,您认为应该走什么市场路线?
吴锡端:近年来,我国的茶产业发展特别快,目前年产量已经有300多万吨,其实是产能过剩的,在这种情况下,庆元是有独特优势的,抛荒种植与海拔1000多米的生态环境,在全国都是少见。比如百山祖的茶,它们散落在山坳里,植被特别茂密的地方,这就是荒野抛荒的优势。我们品尝了庆元茶,发现庆元茶的表现都特别优秀,而且具有一种独特的香气和滋味。因此,在全国茶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庆元要立足于这种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走高端茶的路线。
庆元荒野茶韵味足,香气明显,识别度特别高,一喝就能记得住,这就是庆元荒野茶的独特气息。所以,庆元要立足这种优势,做好庆元荒野茶的定位,把“荒野气息”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来。
记者:对于庆元荒野茶的品质鉴定和品牌建设,您有哪些具体的建议?
吴锡端:这次到庆元走访后发现,庆元茶产业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是许多茶企业是近几年才起步,许多茶园的管理偏粗放。这种粗放管理反而带来了庆元茶的资源优势。像抛荒茶,一年只产一季,所以它内含物特别丰富。下一步,庆元应着手提升庆元茶在全省、全国的影响力。
扩大影响力要立足于资源优势,扶持大的企业,做响品牌。因为消费者在认知茶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很好的、快速的、能够达成共识的品牌。一个是公共品牌,庆元既然定位于“荒野”,那就要打透、打响“荒野”的概念。其次,要培育企业品牌,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集群效应,才能让推广的力度更快,让庆元的产品更容易被消费者理解,让市场与庆元之间快速达成共识。
记者:对于庆元荒野茶的科研与技术推广,您认为应如何结合当地实际进行?
吴锡端:首先,要普查一下庆元荒野茶的资源。普查一下荒野茶的生态条件,包括山、水、土和小气候等,都要做一些深度了解。因为很多茶的个性和特征,与生长环境、品种、土壤、独特的小气候等都有关。像百山祖的茶园,这里的荒野茶旁边有小溪,山上有岩石,然后再加上浓密的植被,所以这里茶的气息是那种荒野的抛荒气息、森林气息,就能够在茶叶里头都体现出来。
同时,科研上,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把茶里的内含物,再做一些更好的分析。看看哪些内含物是与庆元的茶是密切相关的,比如水浸出物、茶氨酸、芳香物质等,分析是哪些含量构成了庆元荒野茶的气质。还要让庆元荒野茶的品质稳定起来,让整个庆元茶能够有个稳定的品质和输出,这样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一个长期的记忆,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
点击播放视频
要用好百山祖金字招牌和荒野茶资源
李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记者:当前茶叶市场品类繁多,竞争激烈,在您看来庆元荒野茶在市场方面有着怎样的潜力?
李鑫:不同的茶类有各自适合的消费人群,因为荒野茶的产量无法做得很大,所以肯定是要针对高端消费者,或者说对这种荒野茶有需求的消费者,也就需要针对偏好于荒野茶的人群定向地去开发一些产品,实际上这类人群在消费群体里也占有一定比例。而且近几年来在政府和农技人员的支持下,庆元荒野茶不管是白茶、红茶还是绿茶,加工品质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如果针对这类高端消费人群的话,对茶品质的要求也会更高,我们也就需要在加工品质以及新产品研发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产品做得更好。
记者:庆元荒野茶如何针对这些高端消费群体做好品牌建设,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打造更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呢?
李鑫:就庆元荒野茶的品牌建设,我觉得首先要形成一个自有的区域公共品牌,或者是把庆元荒野茶作为一个品牌形象,让更多消费者去喜欢。比如庆元近几年借助新媒体传播手段打造的“野樱白”一炮而红,我觉得也是非常好的一个路径,相当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再用好百山祖的金字招牌,把这个品牌打出去。
记者:从品牌打造、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庆元发展荒野茶具备哪些优势条件?
李鑫:从我们科技人员的角度来讲,可能更多的是推广一些标准化茶园,这种是比较好的。庆元因为得天独厚的环境,是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而且人口比较少,而茶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人工,所以不适合进行这种标准化生产,那么选择发展荒野茶,我觉得是比较适合庆元发展的一个路径。
对于庆元荒野茶的品牌打造、产业发展,我觉得方向是完全没问题的。过去庆元可能是以绿茶为主,这几年来在政府的重视下,红茶、乌龙茶包括白茶都做出了自己的特色,这些都是庆元的一些优势和特点。而且本身有一些乌龙茶的品种就是适合在庆元种植的,其中一些野生的也是,而且这里离福建很近,所以具有浙闽边境的区位优势,另外这几年加工工艺提升的技术优势,加上现在很多庆元乡土人才也开始越来越发自内心地投入到茶产业里,形成人才优势,我觉得这些都是庆元荒野茶发展得非常好的基础。
记者:关于庆元荒野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您有什么宝贵的建议吗?比如说在生态保护、茶园管理、产品创新等方面如何做到平衡与协调,以确保其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
李鑫:因为茶叶本身产业链比较长,从品种到种植、加工,形成产品,再到后续的营销,我觉得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所以我认为可能第一个主要方向是荒野茶资源,可以在现有初步梳理的资源基础上,去开发更多适合做荒野茶的一些优质种质资源。其次是荒野茶管理,过度开发对荒野茶的品质也是不好的,所以要思考如何科学合理地去开发和管理荒野茶资源。第三是加工,针对这么优质的原料,怎么用最好的工艺加工出最好的产品。最后是新产品的研发,针对荒野茶这种特异的香气滋味,如何在新产品研发中充分地把这种品质体现出来。
记者:您能否对庆元荒野茶的未来发展做一个简要的总结或展望,给庆元荒野茶产业发展提供一些鼓励。
李鑫:庆元荒野茶是基于庆元作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的生态优势,以及本身具有特殊优势的荒野茶资源,在此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打造出来的一个新的品牌,我觉得这个品牌对于庆元茶产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这几年通过大家的努力也达到了比较好的成效,我觉得庆元荒野茶未来肯定是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