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三农群英汇》聚焦“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
11月27日,CCTV-17农业农村频道《三农群英汇》栏目播出《农耕赓续者——林-菇共育的当代使者》,聚焦庆元菇农胡惟鹏倾心守护农业文化遗产的故事。
点击播放视频
《三农群英汇》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一档品牌栏目,集中关注在“三农”领域默默奉献、执着坚守、开拓进取的耕耘者、新农人,展现他们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精彩故事。今年11月初,《三农群英汇》栏目组一行来庆元县拍摄菇农胡惟鹏传承农业文化遗产,探索香菇产业发展之路的先进事迹。
今年53岁的胡惟鹏,祖辈都从事香菇栽培,在环境的影响熏陶下,上世纪80年代末,胡惟鹏便投身香菇栽培事业中。“我从19岁开始做香菇,在山上做段木菇,每一年冬去春回,挑着行李生活在深山里,每天的生活就是砍树、锯木头、放种,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春天。”胡惟鹏说,当时种菇比较辛苦,自己并没有坚持下去便去经商了。
2006年,担任村主任的胡惟鹏肩上扛起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责任,经过深思熟虑,胡惟鹏决定重操旧业,开办庆元宏鹏家庭农场,带领村民从事食用菌生产。
期间,食用菌栽培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胡惟鹏亲历了传统的段木香菇——袋料香菇——食用菌标准化生产——食用菌智能化工厂各个发展阶段。
2022年,“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被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成为了全球首个食用菌领域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地地道道的庆元菇农,胡惟鹏觉得应该为食用菌文化的传承发展做点事。
“800多年前,吴三公发明了剁花法和惊蕈术,开启了人工栽培香菇的先河。我自己就是人工栽培香菇技术的受益者,将来我想成为一名食用菌文化的传承者。”胡惟鹏表示,现在除了继续从事香菇生产经营之外,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创新和传统剁花法技艺的保护传承。
“一方面在研究用竹屑栽培香菇,变废为宝;另一方面准备在农场开辟一块区域,展示剁花法等传统技艺,让大家了解庆元香菇文化。”胡惟鹏说,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食用菌产业成为富民增收的好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