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袋”“后代”兼顾!巾帼共富工坊托起乡村妇女“共富梦”
来料加工被称为“没有围墙的致富工厂”,是妇女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庆元县把“巾帼共富工坊”建设作为群众“增技增收”的重要抓手,托起乡村妇女“共富梦”。
点击播放视频
走进庆元县左溪镇家园共富工坊,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忙着赶制来料加工订单。
“这款是目前我们卖的最火爆的一款脏衣篮,因为造型简约、结实耐心,深受城市年轻消费者的欢迎,目前正在加班加点生产。”左溪镇家园共富工坊负责人吴青花介绍说,工坊已有员工200多名,生产规模600余平方米,主要加工口罩、袖套、收纳袋等产品,销往国内和意大利,年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可为员工发放工资300多万元。
从荷地镇苏湖村搬迁至同心新村的吴昌红在该工坊工作多年,孩子在同心新村附近的五都小学就读,自己则通过来料加工补贴家用。“孩子在学校有食堂,只需要‘早送晚接’,其他时间到这里上班,计件工资多劳多得,熟练起来一个月能赚四五千。”吴昌红说,通过来料加工,既能补贴家用,也能照顾孩子,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来料加工业能有效解决家庭妇女、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难题,是帮助百姓实现增收的富民产业,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庆元县努力探索党建引领、政策扶持、妇联示范、部门联动的共同富裕新路径,迭代升级庆元县异地安置社区来料加工产业党建联建机制,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原则,凝聚工坊建设合力,推进党建引领建设来料加工式共富工坊,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共富动能。
截至目前,全县共登记在册经纪人200余人,集中加工点179个,入驻工业园区加工企业15家,加工费收入累计超33亿元,累计带动9956名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村民、2660名大搬快聚安置点居民、1000多名低收入农户在家门口就业,为他们实现年均增收超10000元。
“接下去,我们会把建设‘巾帼共富工坊’作为推动来料加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载体,畅通供需渠道,实现精准匹配。有效助力下山搬迁妇女、陪读妈妈等群体实现家门口就业,让她们真正搬得出、住得下、富得起。”庆元县妇联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