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这项技艺,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北京时间12月5日晚,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点击播放视频
这是我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框架下第一次提出不同名录间的项目转入申请,同时获得通过的还有羌年和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名录转入申请。
点击播放视频
浙闽两省“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发来祝贺
2009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遗产项目是以对环境以及结构力学的认知体系为基础,采用原木料,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木”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这一技艺体系的实践活动在“主墨木匠”的主持下,由众多工匠密切配合完成。木拱桥既有交通设施的基本功能,也具有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功能,是凝聚社区民众情感、维系地方文化认同的重要文化象征和纽带。木拱桥上的廊屋既是社区民众饮茶纳凉、聚会交流的地方,也是举行年节祭祀与祈福等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场所,如每年端午、七夕等节日在木拱桥上举行祭祀祈福的“走桥”“祭桥”习俗。
庆元廊桥
庆元,是中国廊桥数量最多,且拥有最古老木拱廊桥的县份:史料记载最早的木拱廊桥、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单孔跨度最大的明代木拱廊桥、廊屋最长的单孔木拱桥、廊桥数量最多的村落都在庆元境内——历经风侵雨蚀,境内尚有近百座各式廊桥。
庆元被誉为“中国廊桥之乡”,至今保留着130多座风格各异的古廊桥和12座“红色”廊桥,如濛淤桥、如龙桥、来凤桥、双门桥等,其中兰溪桥是全国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古廊桥(始建于1574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濛淤桥 曹荐科/摄
常会中提到,中国木拱桥营造技艺于2009年首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快速的城市化,多年来该传统逐渐衰落,木材受到威胁,缺乏可用的建筑空间,所有这些都威胁到其传播和生存。
自2009年被列入急需保护名录以来,在各级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大力支持下,相关社区保护该遗产项目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升。
△陈化诚/摄
近年来,庆元集中力量抓保护传承,出台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系统推进修复保护工程,打造廊桥IP“出圈”计划,创设廊桥越野赛、廊桥桥系研究等载体,探究“廊桥+”新发展。如庆元县文广旅体局近年来共举办了5届庆元廊桥越野赛,参赛选手总计约1万人,该赛事点位贯穿五大堡乡濛淤村(濛淤桥)、举水乡月山村(如龙桥)、濛洲街道大济村(双门桥、甫田桥)等木拱桥,此外通过“非遗+体育”的方式,设立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项目展示体验点位,让选手领略木拱桥人文风情的同时,真正了解技艺、感受技艺的魅力。
庆元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1人,市级4人,2024年新认定县级代表性传承2人,另有该遗产项目相关传承基地共4处。庆元县江滨小学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已举办十二届廊桥文化节,参与学生5000余人次。庆元县的工匠在4省12县市承接了40多座木拱桥的新建、维修工作,2018年至今承接近30座木拱桥工程,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此外举办6期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培训班,累计培训木拱桥实践者120余人。
△兰溪桥 洪子根/摄
庆元县廊桥博物馆是集文化展示、科普宣传、服务、研究、收藏、交流为一体的“一体两馆”,是第七批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
△庆元县廊桥博物馆
基本陈列以“人间彩虹,梦幻廊桥”为主题,庆元周边地区廊桥遗存与廊桥文化为切入点,突出庆元廊桥“历史最悠久”“廊桥数量最多”“技艺传承最完善”等特点。
展厅辅以全息设备、VR虚拟展厅、三维动画等高科技手段,同时制作诸多形制各异的廊桥模型,使实物资料陈列与现代化艺术陈列手段有效结合,成为保存木拱廊桥传统技艺和文化记忆的重要场所,也是弘扬庆元廊桥文化、展示庆元“中国廊桥之乡”金名片的重要窗口。
经过多年的努力,古老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得以活态传承,此次“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仅是对浙闽两省木拱桥相关文化实践与物质文化遗产协同保护的肯定,更是让这项非遗走向广泛的国际社会认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