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宋朝!庆元这一堰坝修复完成
盈盈碧水绕槎溪,无限清波涨旧堤。湛蓝的天空下,两岸青山如画,草木葱茏,河水欢快地流淌。在庆元县屏都街道,一座以廊桥为造型的堰坝独具一格,诉说着水利民生的蝶变故事,它便是上潭堰坝。
未被冲毁前的上潭堰坝
这座位于屏都街道八都段的堰坝,始建于宋代,旧称八都官坡,全长160米,是古代为了解决八都松源溪两岸近万亩农田灌溉所建的拦河大坝。大坝建成后,更是形成了“槎水春澜”的景观,成为庆元“濛洲八景”之一。松源溪流经县城后,曲折西流,到了余村、八都附近,河床宽广,水势潺湲,可浮泛竹筏木舟,因而称之为“槎溪”。苍翠的远山映照其中,沿河两岸,芳草萋萋,溪水深处,鱼儿畅游,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2016年,随着投资6亿元的省水利重大项目松源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建设,松源溪两岸不断嬗变。从“一溪两岸”的游步道到骑行绿道,再到现如今的上潭堰坝,松源溪流域的提升,不仅美在外在,更是向内扎根。
上潭堰坝于2023年7月开工建设,整个工程主要修复重建水毁堰坝161.55m,新建游步道220.05m,修复下游翻板坝,新建生态流量站1处。前期通过对地质和水文条件的调查,我县因地制宜,进行施工方案设计,并着手开展施工准备工作。堰坝表层采用浆砌块石溢流面,堰坝基础以强风化凝灰岩为建基面,考虑两岸互动及嬉水,堰顶设一排汀步石,并综合考虑污水及河沙排放等实际需求。
修复后的堰坝
“八都官坝因为建设年代久远,已经被大水冲毁过好几次。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几度修复,但是因为过去修复资金有限,技术力量也相对薄弱,一直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八都村村支书杨曙平表示,“因为常年受洪水冲刷,到2021年,官坝主体多处损坏。好在现在修好了,八都三村两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堰坝下设有两条渠道,分布在八都村内和村外,灌溉农田180亩,并承担着八都300户群众的生活用水。该堰坝不仅承担着灌溉的功能,同时兼具景观、娱乐等作用。堰坝通过汀步、消力池、鱼道的布设,不仅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生活,还满足了群众亲水、玩水、水生动物繁殖和休憩的需求。通过降缓河床坡度,促使河道流速减慢,也减少了对固定河床的冲刷。
“庆元拥有‘中国廊桥之乡’的美誉,整个堰坝设计我们结合了廊桥文化,以廊桥外形为堰坝基础,溢流面采用多级跌水,既独特美观又可亲水玩水。”庆元县水利局河湖中心主任吴木红说道。
现如今,随着上潭堰坝修复完成,“槎水春澜”景观重焕新风采,市民拍照打卡又多了一个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