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7政府资讯http://www.zjqy.gov.cn/col/col1229356027/index.html庆元动态/col/col1229356029/index.html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资讯 > 庆元动态

有钱也难吃到!庆元这个山货扩面1500亩!

索引号: 发布时间: 2024-06-27 09:00:27 来源单位: 融媒体中心 作者: 李双飞 周楚 编辑: 练芳芳 点击数:

近日,百山祖镇不少农户抢抓农时,在稻螺养殖示范基地里,忙着水稻插秧。“一想到今年秋天能够收获满满的稻谷和肥美的田螺,干农活的时候更有了干劲。”望着随风摇曳的秧苗和点缀在稻田沃土之上长势喜人的田螺,合湖村种田大户刘志旺表示,今年有望实现“稻螺”双丰收。

20240627_085801_448.jpeg

“合湖田螺是庆元县特有的水生动物品种,素来有名,外形厚实、口味淡甜、壳薄肉多,有‘高山鲍鱼’之称,往年市场上的合湖田螺从来都是供不应求,常常被抢购一空,我很有信心。”刘志旺每天都会到自己的试验田里转转。

20240627_085801_449.png

20240627_085801_450.png

稻螺共生是指对物质进行循环利用,把种植水稻与养殖田螺有机地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通过田螺在稻田中活动及物质交换,实现稻、螺共生互惠互利的小生态。今年以来,几个合湖田螺核心区在强化田螺与水稻种植区域布局,推进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上,做到适宜投放田螺的区域“应种尽种、种满种足”,已投放种植1500多亩。

20240627_085801_451.jpeg

“百山祖镇的行政村大都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很多人外出务工。留守在这片土地上的村民们,想要提高经济收入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局限,产业模式的创新成为了必由之路。”百山祖镇党委书记柳昌海表示,稻螺生态种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一方面,实现稻螺共生模式规范化更是关键。

长期从事“稻螺共生”模式创新和探索的技术人员刘卿介绍,传统养殖模式在多个关键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不足,尤其是在田块改造、螺仔培育、种螺放养的数量与时间规划、饵料生物的培养以及病害防治措施等方面,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缺乏系统性和标准化。

20240627_085801_452.jpeg

为此,今年年初,百山祖镇特地邀请了浙江省海洋大学研究员前来对农户们的“稻田养鱼、稻田养螺”等养殖技术进行现场指导。研究员江禹函介绍:“稻田养螺在多地已获得成功,是一个成熟的养殖模式,根据百山祖镇的自然条件,只要措施得当、因地制宜,预计可以实现每亩增加收益三四千元,取得稻、螺双丰收。”

“根据测算,现在每亩水田的螺产量能达到25-30公斤,预计可增收200余万元左右。”刘卿表示。目前,全镇8个村15个种植大户参与千亩稻螺(鱼鳅)共生基地建设,田螺产业有望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20240627_085801_453.jpeg

接下来,我们还将规划新建大棚15亩用于螺种的繁育,利用村集体流转土地入股的形式以共生促共富,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投资模式,充分整合各方资源。”百山祖镇副镇长吴明表示,今年引入浙江博士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企业+博士工作站”形式试验稻螺共生,通过打造标准化模式,探索致富新途径,后续基地将通过招租的方式运营,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万元以上,为更多的农民提供增收样本,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征集反馈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