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古城记忆⑤|民国《庆元县志》和《消晷录》
索引号:
发布时间:
2024-09-14 10:01:22
来源单位:
融媒体中心
作者:
记者:李泽华 通讯员:吴笑敏
编辑:
练芳芳
点击数:
藏档案之精华,保珍品之安全。欢迎来到庆元档案特藏室,我是讲解员雷丽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民国《庆元县志》和《消晷录》背后的故事。
点击播放视频
1984年,庆元县档案馆馆长吴国良在龙泉县人民法院的废纸堆里发现了民国《庆元县志》的残卷。民国《庆元县志》共14卷,现存九卷,全书以清光绪版《庆元县志》为基础,增加了清光绪三年后至民国时期的历史,虽残缺不全,却是庆元县唯一一部民国时期的县志。民国《庆元县志》由清廪生姚文林主修,民国修志馆馆长吴钟祥续修。
吴钟祥平时喜欢读书,爱好写作,他所著的一本随笔杂记《消晷录》,原稿就保留在庆元县档案馆。
“这本书是我父亲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当做日记写的,他是很肯记录的,每天都要写,他对文化一直很(感)兴趣的。(他写《消晷录》的时候)我才6岁,当时我对我父亲这个日记里面(内容)很(感)兴趣,(像里面记载)有个盐市,以前(日用)的盐是挑来的,从福建那边挑过来,街上都是卖盐的,(《消晷录》记录的)都是庆元的东西,很有(研究)价值。”
《消晷录》中记载了崇岳和尚、王应麟等有关庆元的人物,也记载了民国时期庆元的盐市、米市,共24篇文章。文章虽带个人观点,但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庆元)民国时期的县情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