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迪皓:勇闯菌菇高端市场
编者按:在广袤的菇乡大地上,有一批充满激情和创新精神的“农二代”。他们继承父辈衣钵,传承创业精神,在山水林田间种植理想;他们带着全新的面貌与思考,用变革的思维和现代科技,为传统农业注入新的活力。庆元县融媒体中心特推出《种地吧!归乡的农二代》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人物名片
杨迪皓,1998年出生,嘉兴学院经济学学士,现任浙江菌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曾获丽水中级“农三师”、庆元十佳农二代等荣誉称号。
01 追随·传承
“每天穿梭于烘干、分选车间和仓库,一身散不去的香菇味,这就是我的生活。”脚踩运动鞋的“农二代”杨迪皓说,他的微信朋友圈里都是各类香菇产品的推销信息。
今年27岁的杨迪皓,大学毕业后回到庆元,通过招聘考试,进入一家银行工作。
杨迪皓的父亲杨叶松,14岁起就踏上“收香菇”征途。“进百家门,吃百家饭”,几十年走南闯北,用勤劳与坚韧,书写了一段奋斗史。2022年,杨叶松新建厂房,成立庆元县菌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杨叶松忙得连轴转,企业也急需青年人才支撑其发展。于是,他问儿子杨迪皓:“愿不愿意回来,分担一些事情?”
“从小我就在香菇加工厂里长大,对香菇产业有特殊的情愫。”面对父亲的邀请,杨迪皓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于是,他放弃了银行的工作,与父亲一同开启了创业的新征程。
02 学习·成长
进入公司工作后,杨迪皓便把自己“丢”在公司厂房,踏踏实实从基础做起。
“每天7时到公司,22时回家。干香菇货包入库,一扛就是四个小时。”货运、叉车、分选、销售,企业里的每一个岗位,杨迪皓都干过。
“烘干”是香菇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关系到香菇的品质,更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销售和菇农的收益。因此,这个环节也成为了杨迪皓参与企业管理后,重点蹲点的车间。
“传统的香菇烘干方式,以木柴烘干为主,劳动负担重、烘干质量难以把握,还存在着严重的火灾安全隐患。”杨迪皓说,为突破这一烘干技术瓶颈,2022年10月,企业引进了50台全省领先的热泵式食用菌烘干机,探索工厂化集中烘干新模式。
然而,技术革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试验时,杨迪皓和技术团队遇到了不少困难,其中整箱香菇在烘干过程中出现烤焦的情况比较突出。
半年多来,他们不断对热泵智能香菇烘干机进行优化和改进,如今,烘干机已实现数控化运行,可根据香菇的种类、大小和湿度等参数进行精确调节,从而确保香菇在烘干过程中保持最佳的色泽和口感。
“香菇的品质大大提升,每公斤干菇的收购价提升4元-8元不等。”香菇种植大户吴家森兴奋地说,在新烘干模式助力下,他们与菌博生物科技公司紧密合作,种菇收益有了显著提高。
目前,该企业已被列入庆元热泵节能集中烘干示范点,年烘干鲜菇200吨,辐射服务全县300多户菇农。
历经一年的锻炼,杨迪皓被任命为公司市场部经理,肩负起产品销售管理和开拓市场的重任。
03 创新·开拓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杨叶松的企业一直沿用着传统的香菇粗加工经营模式,产品订单主要依赖于统货和物流大件。这种模式下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近年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杨叶松深感困惑与无奈。
杨迪皓上任后给企业转型带来了新机遇。他深刻认识到,要想让庆元香菇走得更远,必须重视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
于是,在杨迪皓的倡议下,企业着手打造“深山源”“小菇寨”品牌,致力于将产品精细化、等级化。
“这七条流水线分选机是2022年引进的,根据香菇颜色和外形,把产品分为AA、A、B三个等级,分别销往商超、批发市场、食品厂。”杨迪皓说,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还为后续的市场定位等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3年,企业在礼盒小包装和电商供应链等高端市场表现亮眼,销售额达1300多万元。”这意味着企业转型升级成功,让杨叶松十分自豪。
在“南菇北移”的行业背景下,庆元香菇产业迎来了新挑战与机遇。杨迪皓认为,庆元香菇要以质量为核心,依托区域品牌优势,创新发展高端香菇产品,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食材的需求。
“庆香1号和野香1号,这两款产品不仅香味浓郁,口感还十分鲜美。”在企业展品厅,杨迪皓向记者展示了公司与县食用菌产业中心合作试验栽培的新品种。“作为年轻一代,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只有将一些新想法和理念大胆付诸于实践,才能使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杨迪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