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教育工作总结
2024年,县教育局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乐教致远,跃阶攀高,持续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党对教育的领导得到新强化
全县教育系统通过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专题培训等途径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政策文件精神。公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制实施率100%。建立《小微权力管理机制》等系列政策,夯实党组织建设。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深化年”活动,举行书记、校长思政课竞赛等,“四清”教育氛围不断浓厚。
(二)队伍建设得到新加强
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提高公职人员入口关。先后组织6次人才招引工作,共招录23名,其中研究生学历8名,重点师范院校毕业生15名。借助暑期教育管理创新能力提升大练兵、跟岗培训、海外研学、全员培训等平台,引领教师梯级成长为区域名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1人、正高级教师2人,省优质课一等奖2人,评市级教学(德育)名师21人。
(三)教育质量喜获新跃升
加速推进“县中崛起”,庆元中学、濛洲高中深入学习杭州学军中学、长兴中学、东阳巍山高中等学校的先进教育经验和管理模式。高考成绩实现“13连增”,C9+2 高校录取 7人,其中清华大学录取1人。义务教学质量位列全市第一梯队。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89.59%,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100%。全省教育工作公众满意度测评、基础教育生态监测评价分别从2022年第75名、第81名跃升至全省第6名。
(四)教育布局呈现新局面
通过精准配比、悉心照顾、优化融合的“三步走”方式,推进教育布局优化调整提升。完成11所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提升,义务教育阶段97.63%的学生在城区优质学校就读;144名教师采取“进城一批、交流一批、转岗一批”方式,平稳分流到8所中小学校。依托“快乐星期三”“元心阳光工程”“四人帮扶小组”“学生诊断师”等行动,让优化侧师生更快地融入新环境。加快闲置资源优化配置,盘活可用资产1119万元。
(五)项目建设展示新面貌
投入6.7亿元,开工建设实验幼儿园迁建、职高迁建、庆中教学楼新建及基础设施提升等民生项目,建成竹锦幼儿园、未成年人成长中心等一批基础设施。完成庆元二中、庆元三中、黄田镇小等校园改造提升项目并顺利竣工。全面完成五家中小学校示范食堂建设、600套午休躺睡椅等民生实事任务。
(六)教育内涵得到新提升
深入推进各类教育创建。入选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2023年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总得分86.27分,排名全市第一。通过省现代化学校评估2所,未成年人成长中心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开展国际交流,与匈牙利索尔沃什市、加拿大高贵林市签订协议。开展专家进校园等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活动,成功举办丽水市2024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培训会。出台“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审批报备制度。开展“菇乡孩子看世界”“爱心助餐”“大家访”等活动,教育服务现代化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七)校园安全稳定得到新保障
出台《庆元县防范学生溺水事故联防联控机制》,开展“教共体展示暨师生防溺演训”,17家轮值服务单位悉心服务,惠及教职工及家属1.1万人次。开展“防暴防反恐”安全、火灾逃生、地震疏散、交通安全、反诈骗等一系列安宣传教育。挂牌成立21个“070”工作室,全面开展校园“070”行动。推行阳光厨房制度,强化厨房与餐厅的卫生管理。开展专项行动,发现问题15个,全部整改到位。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庆元县教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省市县教育事业各项决策部署,紧扣按照“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优质多样、特殊教育优质融合、终身教育优质服务”的总体工作思路,乐教致远,跃阶攀高,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浙南闽北教育新高地。
(一)党建引领,铸魂育人
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统筹安排撤并学校党员组织隶属和人事关系统一。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新模式,提升师德师风及党风廉政巡查质量。开展师生思辨大赛,扎实推进中小幼思政一体化培育,构建“大思政课”的新时代格局。
(二)强化队伍,能力精进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未来教育家”型教师。建立健全层层选拔、梯次培育机制,加强尖端教育人才培养,引导更多教师争做高水平、高职称教师;鼓励教师攻读更高学历、学位,支持骨干教师到教育先进地区挂职、跟岗和国际交流学习,让教育事业后继有人、英才辈出。
(三)教育提质,跃阶攀高
制定2025年教育跃阶攀高行动绩效奖励实施方案,把党委政府对教育的激励政策资金,化成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自觉行动力和内驱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推进各学段教育质量一体化提升。在职业高中、城东小学试点的基础上,有序推进教育评价数智化改革。
(四)办学条件,优化提升
建成实验幼儿园迁建、庆中教学楼新建及基础设施提升等一批教育工程,加快推进职高迁建,开工屏都新区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保障项目,不断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加强以二中为核心的生态循环研学劳动基地建设,加快打造“一核、多星”的菇乡研学教育特色品牌。
(五)规范精细,守护安全
构建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完善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机制,认真落实校园安全稳定各项工作举措,强化安全风险排查、细化应急处突预案等措施,持续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切实履行“守好责任田、护好一校人”的政治责任,保障校园和谐稳定和师生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