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庆元乘胜前进、追赶跨越的成势之年。这一年,我们紧扣“生态立乡、产业富乡、园区强乡”发展定位,弘扬践行“竹乡五干”精神,以奋进姿态全员全域全面推进“庆元竹业看隆宫”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干成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突破性的大事要事。
特别是十大标志性事件,格外振奋人心:一是全力以赴争先创优,上年度综合考核位列西部第四,取得历史性突破,助企扶企、商贸服务业招引、集体经济增收等三项工作在全县比拼中勇夺猛虎奖。二是三门亭工业区块拆改全面完成,拆违面积8000㎡,二十多年的老旧厂房退出历史舞台,主干道主入口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三是重大项目全面收官,白茶厂、孵化基地、科创中心建成投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即将命名。四是成功争取“三大省级试点”,先后赢得省级未来乡村、共富乡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奖补资金900万元,以“莲湖—隆宫—桃园”为轴心的美丽乡村示范带串点成线。五是坚定不移“招引兴乡、工业强乡”,工业产值突破3.5亿元、增速23.5%、全县第一,新上规工业企业2家、服务业企业2家,规模体量持续攀高。六是零伤亡抵御梅汛期全省最强最长最集中的特大暴雨,防汛防灾精准管控“一张图”创新做法得到省市认可、全县推广。七是隆宫至林源联网公路建成通车,车程从20公里缩短至7.5公里,纳入乡域“15分钟交通圈”,从此结束绕行福建的历史。八是深入挖掘竹贤文化,匠心打造的特色产业地标——“竹源之窗”主题馆精彩亮相,全面呈现隆宫在过去一个世纪的竹业大开发中的先行探索与辉煌历程。九是“浙闽明珠·悦动莲湖”出圈出彩,户外摄影、网红球场、星空书吧等一批年轻态、活力范的特色场景持续丰富,斩获全国首批4C露营地。十是举办浙闽边第二届竹产业技能大赛、新安江家宴暨移民60周年特别活动,取得强烈社会反响。
在全乡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背后是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天地,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变化更大”的新隆宫:
第一,在硬核项目攻坚上力度更大。工程建设攻坚争速。全年新实施项目2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00万元,省级现代农业园、省级林业共富“两大龙头”项目8个子工程圆满收官,7.5公里隆宫—林源联网公路全面通车,山洪沟改造、单村水站等建成投用。项目谋划攻坚争效。谋划形成移民共富产业园、三门亭工业区块拆改、毛竹特色园二期、地面光伏电站等十大重点储备项目,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修编,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资源拼抢攻坚争先。争取各条块中央及省级救灾资金近500万元,赢得全省共富集成改革、美丽乡村示范带、市本级山海协作援建等竞争性资金800余万元。
第二,在特色产业升级上空间更大。农林规模做大。完成智慧笋竹、林下黄精、林禽共育三大核心基地建设,利用竹材超过10万吨、明笋加工近80吨,长茄种植突破千亩,高山雪菜扩面至200亩,黄桃、肉牛、蜂蜜葡萄、茶叶等特色种养体系持续发展,农业科创中心即将投用。工贸链条做大。“一把手”带头招商,招引制造业项目2个,内资到位3800万元,商贸税收贡献超700万元,新上规企业4家,产值达3.5亿元,增速全县第一。文旅流量做大。高质量通过国家3A级景区复评,亿元招商项目——浙闽边猕猴乐园项目完成投资备案,网红球场火热出圈,户外婚礼承接20多场次,斩获全国首批4C露营地。
第三,在精品乡村提档上魅力更大。颜值再提升。铁腕推进国家公园共建共治行动,城镇主入口主干道面貌焕然一新,桃园村拆改结合实现华丽变身,“竹源之窗”“竹乡会客厅”精彩亮相,“里地—莲湖”公路入选全市红绿金共富路,隆宫、黄坑、源山列入历史古村落省级保护名单。增收再提质。落地实施“一事一议”项目2个、水库移民项目2个,投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100万元,全乡经营性收入增长35%,村村突破50万元大关。服务再提效。新卫生院建成投用,救护车全时段应急服务,饮用水管网改造89.6千米,水质全面提标,农村路网进一步优化,实现乡域15分钟交通圈。
第四,在创新亮点改革上步伐更大。向市场要活力。制定出台《强村公司高质量规范化发展若干意见》,吸纳股金90万元成立瑞隆物业、山予商贸2家子公司,承接食堂运行、塌方清理、卫生保洁等特色业务,全年实现营收472万元、排名全市前十。向存量要空间。强力推进园区改革、保洁改革,主动谋划争取乡镇国有资产盘活试点,“一点位一方案”推进园区综合楼、孵化基地、幼儿园、粮站等优质资产的整合利用,完成国储林流转3100亩。向品牌要效益。创新实施“三个百万订单”行动,上架“香菇小镇客厅”,上新“竹迹寻蜜”“竹海黄精”精品礼盒,受邀参加展销会5场,销售额实现180万元。
第五,在勤廉政府打造上作为更大。抓实创新力。创成三星级职工之家,搭建“竹乡讲堂”“青竹论坛”“竹贤智汇”三大“竹”系比学平台,完成班子授课8讲、集体调研12次。抓实执行力。制定“干部培优育强十条规范”,推行乡级复盘“日清周省月结”、村级比拼“三提前”机制,形成“个个努力、事事落地、样样争先”良性互动。抓实保障力。严格执行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每月定期研究财务开支“三张清单”,健全完善《毛竹产业基金管理使用办法》等制度,进一步优化资金统筹,提升财政绩效。
竹源之乡要有破竹之势,星耀之地必有摘星之志!面对激烈复杂的竞争形势、发展态势,我们全乡上下勠力同心、携手并进,用实际行动打破质疑、打破成见,高声唱响了“乡镇小志气高、区位远更靠前”的奋斗强音,竹乡大地也越发星火璀璨、生机盎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不少事情想干但还没有干成,不少矛盾还没有来得及去破解,不少问题困难解决还没有达到预期,主要是:园区扩容、平台拓展进度较慢,笋产品开发利用不够,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城乡建设品质较低,环境整治、风貌管控、节点美化还需攻坚;部分干部争先意识、破难水平、落实能力仍需提升。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拿出有力举措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庆元缩小“三大差距”、加快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隆宫从由“一年起势”向“三年成势”的奋进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团结在“奋进隆宫、奋斗有我”的精神旗帜下,坚定实施“生态立乡、产业富乡、园区强乡”发展战略,全面深化“庆元竹业看隆宫”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民生、大抓落实,推动“中国毛竹产业之乡”金字招牌熠熠生辉。重点抓好八方面工作:
第一,高举“二次创业”行动旗帜,加快迈出竹业复兴关键一步。庆元已列入全省“以竹代塑”试点县,明年将在竹口建设300亩全竹利用产业园、在东部乡镇收储毛竹林1.5万亩,黄田、江根同样对笋竹产业野心勃勃。我们必须有危机意识,时不我待推进“二次创业”。要抓转化,全力争取省级林业共富综合体项目,谋划林事服务中心,探索失管竹林集中收储、毛竹下山专业砍伐等新模式,打通6.3万亩竹林价值转化路径。要强平台,把园区扩容作为重中之重,持续推进三门亭区块、对岸区块的开发,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工业平台拓展至300亩。要成集群,加快初加工的规范化、规模化步伐,力争列入全省初加工小微园、粗加工分解点建设名单,年内新建标准厂房4个、5000平米以上。
第二,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发展,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乡镇都是通过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立起来的。但庆元这么偏、隆宫这么小,全县极其有限的资源资金只能靠拼靠抢。要大谋项目,按照“乡级项目书记乡长牵头、村级项目联系班子牵头”的要求,滚动谋划储备重点项目20个以上,流转、审批能早则早,做到“地等项目、项目等钱”。要大抓争取,拿着对口项目反复跑、提前跑、用心跑,力争列入全省古村落保护重点村1个、市县山海协作项目2个,全年争取革命老区等竞争性资金1000万元以上。要大干快上,全速推进省级未来乡村、省级共富乡村、鲜笋雪菜共富园等一批待建项目,用高标高质回应信任厚爱,确保全程无障碍实施。
第三,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双招双引”,千方百计导入新的活力与增量。从十年前起,无论是原材料、劳动力还是企业家,隆宫都是净流出。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没有人流物流资金流,隆宫注定被边缘化,“十难有一”的招引,必须用“十必有一”的决心去干。一产育主体,用好4万亩优质农田、10万亩精品山林,加强需求对接、产销对接,确保农业科创中心、农业孵化基地、林源白茶厂完成主体入驻。二产补链条,用好现有园区及潜在空间,围绕笋制品、新材料等领域重点盯引,全年招引制造业项目2个,到位资金4000万元以上,商贸税收贡献突破1000万元。三产引业态,用好4C露营地、3A级景区等“国字号”金名片,导入亲子研学、骑行探险、夏令营等年轻业态,探索整村经营,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益。
第四,聚力“三化转型”,打造与省级现代农业园相得益彰的共富产业。规模等于话语权,特色等于竞争力,品牌等于附加值,这是干好农业必不可少的“三把金钥匙”。我们必须着手改变“低散弱”的产业现状,以省级标准来定位、推进、赋能,加快向“高大强”的品质农业跃升。聚焦规模化,支持葡萄、黄桃、肉牛等特色种养增产扩面,新发展高山油茶1000亩、黄桃100亩,长茄稳定在1200亩以上,培育农创客、家庭农场3家以上。聚焦特色化,推动资源向林源“两茶”、莲湖葡萄、张地黄桃、黄坑蜂蜜、源山雪菜、桃园黄精等特色产品倾斜,重点支持向粗加工等后端环节延伸,建成鲜笋雪菜加工基地。聚焦品牌化,持续实施“三个百万订单”行动,将更多农产品纳入“隆宫山予”销售体系,上新精品礼盒2个以上,销售额稳定在200万元,打造乡镇农特产“第一品牌”。
第五,把“城镇焕新”一抓到底,绘就更有质感的美丽画卷。即便历经多轮整治,隆宫仍是庆元西部空间最挤、环境最乱、公共基础最差的乡镇之一。去年启动“城镇焕新行动”,意在提升人居环境,提振精气神,破旧立新打开发展空间,一年下来破了题起了势,今年要继续干全力干。要扮靓主干道主入口,重点开展沿线整治提升,分批分段实施亮化美化工程,拆除中村碳厂、明笋厂等破旧厂房,新建景观节点3处,推进乡驻地“两横两纵”联网公路。要盘活闲资产老资产,完成乡粮站、卫生院、公路段、小料厂等国有资产盘活8宗以上,在省市层面形成特色改革经验。要雕琢精品村特色村,集聚资源打造莲湖“文旅体融合第一村”,新建网红球场、垂钓基地,争创全省体育公园、乡村博物馆,争取隆宫、黄坑列入全省古村落保护重点村。
第六,锚定“三项收入”攀高向强,让强村富民之路越走越宽广。共富先行是大项目大产业的根本目标,对隆宫来说,过去有辉煌的历史,当下也有着扎实的基础,我们要持续放大优势,在量和质上始终保持全县第一方阵。强村公司要重探索,以“一主两副”架构进一步拓展业务外延,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私企项目联营等新模式,确保全年营收增幅20%以上。集体经济要强经营,深化与强村公司的联营联建,实施共建项目3个以上,持续实施入股分红正向激励,确保全乡经营性收入增长20%以上,100万元以上村实现“破零”。群众增收要拓渠道,薪金、租金、股金“三金”同抓,举办浙闽边“共富工坊”招聘会,用好乡镇党校阵地,开展致富培训10期以上,建成命名市级技能乡村。
第七,对“急难愁盼”不绕道、不回避,确保服务真正落到百姓心坎上。乡镇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隆宫这个地方民风淳朴、百姓淳良,我们必须对群众多点耐心、多些理解、多多关心。优化农村路网,完成县乡村道水毁修复,开工建设中村—桃园联网公路,三年内推进实施张地段、源头段、黄坑段改造提升。优化服务供给,全面推进“1+9”避灾安置场所标准化提升,老年配餐点有需即建,谋划争取隆宫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力争年内开工。优化便民服务,落实首问责任制,开放意见投诉箱,实施大厅改造及环境美化,争创花园政务大厅。
第八,抓细抓实“除险保安”,以更严的标准护航经济社会发展。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但安全不能靠运气、管理不能靠信任,我们必须保持成绩每天归零、工作一失万无的危机感,牢牢守住庆元“西南门户”。要健全应急体系建设,迭代优化防汛防灾精准管控“一张图”,统筹抓好安全生产、防汛防台、森林消防、交通运输等领域风险防治。加强园区规范管理,把安全的触手向园区全面延伸,推动执法力量、应急力量进园区,严肃查处污水外排、违规搭建等行为。
各位代表!实现2025年各项目标任务,关键是要用心、用情、用力,以“说了就干、干就干好”的实际行动践行竹乡“五干”精神,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必须挺拔如竹忠诚真干,凡事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动,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当好百姓群众的主心骨。必须坚韧如竹担当苦干,做负重前行的人、披星戴月的人、鞠躬尽瘁的人,与困难问题作斗争、与坏人坏事作斗争,干成一件件难而正确的事,扛回一面面凯旋的大旗。必须奋进如竹争先实干,雷厉风行、速决速行,逢一必争、唯旗是夺,拼尽全力跳起来摘桃子,为隆宫跨越式发展争取更多机遇、更多空间、更多红利。必须同根如竹团结齐干,坚持一个声音喊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一个步调跑到底,紧紧团结在“奋进隆宫、奋斗有我”的旗帜下,齐心让竹乡大地一天更比一天好。必须正直如竹清明廉干,对纪律心存敬畏、对组织心存感恩、对岗位心存珍惜,营造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社会清朗、文化清新的良好政治生态。
奋斗成就梦想,曙光就在前方!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奋勇扛起竹业复兴、竹乡振兴光荣使命,以干得助、以干图强,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庆元竹业看隆宫”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