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20304元!27970元!
“做茶叶20多年,这年比上一年增收4000多元,有28000元,我们老人家在家里年年都有收入,生活过得很美好。”结束一年的忙碌,龙溪乡鱼川村吴昌会翻着自己2024年的“共富茶账本”,满心欢喜。
农家小账连成县域大账,2024年,庆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70元,同比增长8.1%,庆元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0304元,增速12.1%,这是庆元农村“两项收入”工作交出的“幸福账单”。
农民增收,产业先行。“棚上长瓜,瓜下养鹅,这下棚里不用雇人除草了,还能养肥一批大鹅,省钱又增收。”令官塘乡种植户吴心华称赞不已的“瓜鹅共生”,源于2024年乡里持续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将“干部试验田”扩至200余亩,引导周边30余户农户参与吊瓜、高粱等种植,带动年均增收20余万元,以特色种养打开了偏远山区振兴新格局。放眼全域,2024年,全县食用菌栽培量1.39亿袋,带动种植农户4200多户,年人均收益3.2万元以上;甜桔柚种植面积2.04万亩,直接带动3400人从业,人均增收3.8万元,一个果能卖到10元,一亩地最高年产值可达7万元;荒野茶开发利用达8000亩,辐射带动1100多人增收致富,人均收入近2万元。
除了特色产业结富果,还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增收。如今,有了全自动数字化、无菌车间菌棒集中生产的加持,浙江鼎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食用菌生产种植实现了单季变多季,质量也更稳定,此外还推出了香菇“包棚”模式,由公司免费提供香菇产销全流程所有必需条件和服务,加盟工人只需日常管理,即可实现“002410”优势(0成本、0风险,夫妻2人管理4个菇棚,年收益10万元)。这正是庆元竹木、铅笔、食用菌三大传统产业蝶变向新、联农带农的一个缩影。目前,三大传统产业已带动8万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超3万元。
“挣钱的路子更多了!”这也是不少村民的新感受。过去一年,项目建设高歌猛进,风电、抽蓄、209省道、638国道等重大项目建设释放强大带动效应,也催生了不少新活计。67岁的安南乡上余村上村自然村村民吴长贵成了风电项目的山地“领路人”,干一天能赚200元;抽蓄项目后方营地拉动在地消费,推动新开农家乐、民宿7家;左溪镇左溪村低保边缘户李菊花丈夫早逝、儿子患病,村里以抱龙桥修建项目开工为契机,安排施工队在她家吃住,一年来增收约1.5万元,生活有了起色,“很感谢政府和村里为我考虑那么多,让我可以一边照顾儿子一边为工人烧饭赚点家用!”2024年,全县项目建设共为所在地农民提供各类就业岗位6000多个,人均年增收4.1万元以上。
作为山区县,庆元始终将生态搬迁作为统筹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已累计搬迁5.6万人,占户籍人口的四分之一。这些异地搬迁群众如何安居致富,也是促农增收的一道必答题。对此,庆元积极为企业招工、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搭建服务平台,精准提供技能培训、推荐入职、政策宣传等服务,还坚持“小学、幼儿园建到哪,加工点就布到哪;安置小区建到哪,加工用房就设到哪”,打造来料加工“一条街”、各类“巾帼共富工坊”和集中加工点,累计带动9956名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村民、2660名异地搬迁安置点居民、1000多名低收入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搬迁农户人均收入高出全县农民收入平均水平1万元以上。
细看农民增收账本,这样的“幸福清单”还有很多——国储林国乡合作项目使林农签约成为国储林“股东”,不砍树也能“躺着”拿到“生态分红”,持续40年享受收益,目前已实现年均带动群众就业500余人,增加劳务收入2000余万元,其中吸纳低收入农户就业90人,户均增加劳务收入1.6万元;“大爱菇乡”慈善帮扶累计推出张村乡“留守鸡”、安南乡“爱心湖羊”、百村“公益蜂蜜”等“慈善+产业+共富”项目23个,目前已众筹项目资金1580余万元,助力困难群众增收500余万元;社会救助标准提高,全年发放低收入农户救助资金9600余万元,人均增收1万元左右……
小账本承载万家幸福。回首这一年,庆元在“土特产”发展、产业升级、项目建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来料加工、国储林国乡合作、社会帮扶、政策兑现、农文旅体融合、主体培育等多方面持续发力,打出促农增收“组合拳”,绘就了农民安居乐业、幸福洋溢的生动画卷。
如今,菇乡大地铺展新卷,在新的时代坐标中,庆元将进一步弘扬践行“六干”,拿出“山区小县也要大跨越”的决心斗志,纵深推进“631千亿工程”,推进县域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跃进攀升,不断缩小收入差距,乘势而上、追赶跨越、再上台阶,全面奏响“奋斗实干、担当争先”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