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7政府资讯http://www.zjqy.gov.cn/col/col1229356027/index.html庆元动态/col/col1229356029/index.html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资讯 > 庆元动态

庆元这里的老人“花式整活”!

索引号: 发布时间: 2025-04-14 08:46:07 来源单位: 庆元融媒 作者: 通讯员 李瑜薇 编辑: 方洁 点击数:

随着偏远山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让老年人拥有充实、快乐的晚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岭头乡立足实际,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等基层阵地,保护、挖掘和利用乡村文化“富矿”,积极探索文化养老新模式,打造多元化、多层次文化养老服务体系,让老人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还推动了文化传承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

老有所乐,诗词歌赋润心悦耳

“我是多么想去南峰寺点上心香一柱,向神灵祈愿,护佑国家昌盛,众人安康!到钟鼓楼撞一撞那神秘的古钟,听一听岁月的回响,历史的悠长……”4月6日,农历三月初九,岭头乡农民作家、南峰老人协会会员吴思淼在老人交流活动上分享自己为家乡创作的诗歌《我是多么的想》。

20250414_083231_000.jpeg

每个月的农历初九是南峰老人协会开展活动的日子,这一天,岭头乡南峰片十八个村的老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往南峰活动中心,大家在一起学习政治理论、练习毛笔字、拉二胡、唱红歌、吃“家宴”……至今已坚持了30年。如今,老人们还多了一项活动——文学创作、吟诗作赋。 

看到庆元抽水蓄能上库区项目壮观的建设场面,万崧岭美丽风场上大风车迎风舞动,岭头籍在外发展人才黄立鹏写诗灵感迸发。“密林苍郁郁,银翼舞高冈。猎猎风成电,长空腾凤凰……”他说道,岭头山好水好空气好,是养生养老福地,在家写诗、练字、种花,还有每月初九的老人大聚会,独乐乐变众乐乐,这就是理想的养老生活。

光影魔术手拼图.jpg

为了留存一些琐碎记忆,岭头乡发挥各村贤才能人力量,将乡村、乡景、乡人、乡品、乡俗、乡愁、乡哥编纂成一方乡土质朴又温暖的篇章——《南峰故事》,凝聚起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工作、奋斗过的人们强烈认同感,激励着生活、成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高度自信心,透射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力量光芒。

老有所学,银龄课堂多“知”多彩

“画笔、颜料、墨水、宣纸都为大家准备好了,大家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在最新一期的留守农民银龄画家培训班上,县美术协会主席、岭头乡文化特派员吴明全给村里的留守老人们耐心授课,从立意、造型、笔墨、色彩、构图、技法等方面,详细讲解“开笔”的绘画要领,并教导颜料颜色的调制技巧等。

老年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拿起毛笔跃跃欲试,落笔小心翼翼,成画却是“四不像”,逗得老人们哈哈大笑,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享受着学习带来的快乐。

14868583191944_副本.jpg

在各村文化阵地,岭头乡每月还会开展不同类型的“技能实训课堂”,通过方言特色教学,开展情景模拟演练,让老人们“沉浸式”获取养生养老、防诈反骗、紧急避险等知识和技能;青年志愿者手把手教老人使用电子支付、拨打微信视频电话等,为乡村老人筑牢了安全屏障,更架起了跨越“数字鸿沟”的情感桥梁。

20250414_083231_001.jpeg

据统计,2024年,岭头乡累计开展银龄画家班8期,技能课堂20余场次,辐射全乡1000余人,服务60岁以上留守老人超600人。

老有所为,银发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要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开展书画鉴赏、诗歌朗诵、文化讲座等活动。”“挖掘岭头文化资源,使岭头变‘领头’……”日前,岭头乡举办了“文化养老”交流座谈会,老年人代表与县作家协会、县诗词与楹联学会、县美术家协会的作家、画家代表以及岭头籍在外发展人才共聚一堂,围绕“文化养老”创新模式展开深入探讨,提出了搭建文化养老平台、创新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文艺作品的宣传展示等意见和建议,助推文化赋能乡村养老事业迈入新阶段。

“文化养老这个概念非常新,也非常好,南峰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以文化养老滋养文化根系,助力家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很有意义。”岭头籍民营企业家吴大兴表示。

20250414_083231_002.jpeg

岭头还有一支“银龄互助”志愿服务队伍,在岭头乡每月的“银龄”便民服务集市上,总能看到岭头老人们参加志愿服务的身影。

他们发挥专业特长,为村里的留守老人们提供爱心义剪、调试电视广播、修理电器、政策宣传解读、挥墨送福等服务。遇到秋收农忙时节,会开展“上山捡板栗,下田打稻谷”等助秋收活动;遇到邻里相争起纠纷,会主动介入矛盾纠纷化解。.。.。.他们以实际行动贡献“银发力量”,证明了老有所为,也大有可为。

光影魔术手拼11图.jpg

村里的老人们也会将自家养的鸡鸭,自制的笋干、番薯粉、梅干菜等农特产品搬进“银龄集市”,通过志愿者的朋友圈文案吆喝、土特产照片展示等进行宣传售卖,一天的线上线下交易额可达5000余元,一年下来,留守老人们也能额外为自己赚取“养老金”。

这些接地气、有温度的文化养老创新实践,不仅温暖了老年人的精神家园,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幸福图景在岭头落地生根,在乡村文明的土壤里催生出崭新的文明枝芽。

征集反馈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