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庆元县发展和改革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索引号:002658201/2025-60903     发布机构:县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5-04-15 08:55:33点击数: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宏观经济稳中有进

前三季度庆元县实现GDP总量76.29亿元,同比增长6.6%,排名全省25。从供给侧来看,外贸出口呈现上扬势头,实现增长10.2%,较上半年提升19.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排位保持全市第二。从需求侧来看,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实现43.83亿元,增速7.1%,全市排名重回前三。文旅市场活力增强,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增速冲进全市前三,接待过夜游客人数增速持续保持全市第一。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全市前三,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类增加值、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二)资源要素高效配置,重大项目加快落地

1-10月,全县新开工项目102个、纳统96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6个月保持全市第二。项目谋划和要素争取方面,聚焦“两重两新”重点领域,围绕投资、产业、交通、文旅、城市建设五大方面,谋划储备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55个,获资金支持2420万元。谋划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12个,成功争取资金6277万元。通过“两部委”审核专项债项目24个,通过审核额度23.35亿元,发行专项债2.25亿元。

(三)生态立县点绿成金,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能源工程有序推进。1-11月,能源项目投资完成进度投资20.9亿元,完成率150%,排名全市第一。其中,庆元抽蓄筹建期工程全面推进,关键性工程安全通风洞完成80%、进厂交通洞完成50%,为主体工程按期实施打下良好基础;百花岩风电场顺利完成40台风机安装和验收,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4.5万千瓦,在建项目规模7万千瓦,储备项目规模20万千瓦;新增公共充电枪30个,完成省市民生实事年度任务200%;面对梅汛强降雨,协同县重点能源指挥部及时转移工人312人,有效避免洪水山石冲入工棚带来的人员伤亡,获应急管理部嘉奖。生价转换出彩出新。持续推进“GEP+VEP”核算应用创新,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谋划、储备、招商和开发,引导强村公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打通生态产品销售渠道,累计收储闲置宅基地、砂石资源、林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等生态资源资产213宗、成功交易151宗,金额达9277.47万元。县域环境整体提升。以百山祖公家公园建设为核心,打造“一园一溪三城”宜居宜业示范带建设工程,推进国家公园主入口等重要门户节点绿化美化彩化提升。前期梳理的标志性工程项目12个,年度计划投资1.44亿元,目前已完成4项,完成投资额1.51亿元,已达年度计划的105%。节能降耗深入推进。围绕全省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和全市低效企业整治工作,淘汰关停4家低产高耗能企业,节能技改和设备更新3家用能企业,腾出用能空间770吨标准煤,争取完成年度任务1000吨标准煤,保障百兴食品、和一再生资源等高效能项目用能需求。成功申报城市照明超长期国债项目,落实公共领域节能降耗。

(四)发展出卷改革破题,机制迭代推陈出新

项目审批提速。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优化流程,全年完成赋码备案441个,审批事项811项,涵盖立项、规划、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项目服务全流程,达到100%网上申报、审批、出具批文。民营经济提质。对照国家、省级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1条”“32条”,形成本地事项清单136条。联合深改中心建立推进民企问题解决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依托“政企会客厅”“茶咖沙龙”等渠道,座谈服务企业300余家次。营商环境提优。围绕无感监测15个一级指标,落实短板指标整改,推动落后指标向标杆指标的跃升,目前打造标杆指标11个。深化诚信体系建设。开展信用修复“一件事”丽水推广试点工作,组织有处罚职能的部门参与培训,积极推动“一件事”落地生效。试点开展前,已完成企业信用修复50余家。人防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开工建设改革后首个人防工程,建筑面积1328.41平方米。依法办理人防工程审批事项29件,1-10月共计收取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200.19万元。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1-10月减免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496.23万元。新增人防工程竣工面积12721.26平方米,人防停车位276个。

(五)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共同富裕先行探路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新整村搬迁村“整村转隶”、部分搬迁村“多元共治”两个模式,并着力解决转移人口“搬进城”与“留下来”的问题。设立县级农业转移人口综合服务中心提供便民服务;依托来料加工、家庭农场搭建“共富工坊”解决就业问题;成立“搬迁安置小区自治金”,国企物业达成合作破解物业运维管理难题,运营成本降低20%。探索社区联建“强社公司”,其中,由11个社区联合成立“启晟”“聚智”,已获授信2000万并全面运营;提升农业转移人口住房、教育保障服务水平,年度随迁子女申请公办学校成功入学率100%;为新市民提供公租房、保障性租赁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等多样化住房保障选择。强化共同富裕建设。积极谋划“农旅融合式”“产业赋能式”“来料加工式”等惠民富民项目,成功争取濛洲街道香菇共富产业园等5个项目入围第三批市“共富123行动”试点项目名单。持续推进竹口镇甜桔柚全产业链等第一、二批市“共富123行动”试点项目建设,10个项目截至目前完成投资2.41亿元,辐射带动83个行政村,吸纳村民就业1510人,带动村民增收2095万元,村集体增收1124万元。公共服务跨山统筹。牵头编制《庆元县推进浙闽边际高山远山深山公共服务跨山统筹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围绕应急救援服务、跨省社区矫正等领域,谋划具有“庆元标识”的改革工作6项,成功争取应急和慈善“双试点”列入市公共服务跨山统筹一体化改革试点。

(六)山海联动双向奔赴,区域融合蓄势赋能

拓宽山海协作领域。围绕教育、医疗、科技资源共享、产品供销、文旅合作等,与宁波海曙签订新一轮合作协议。促进淤上乡强村公司与宁波海曙区合作的储能电站项目验收投运。扎实推进“南庆产业飞地”平台打造,切实增强结对地区内生动力,三季度末,“南庆产业飞地”累计实现固投70.93亿元,全市排名第一,今年实现固投12.30亿元,全市排名第三;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7.82亿元,全市排名第二。加快革命老区发展。依托龙头山、朱黄、双坞等村红色资源和竹产业基础,实施红色根脉保护、绿色产业共富二大工程,成功入围全市革命老区“红绿金”融合共建项目名单,争取资金130万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直接收益76万元/年,带动收益770万元/年,增加就业岗位25个。深化一带三区建设。龙庆两地共同发起“丽水山风”文创品牌联盟,并就“瓷文化发展”“世遗之窗文化空间共建”等领域达成合作,签署3份合作框架协议,加快以“聚”促变、组“团”发展。

(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民生福祉稳步增进

价格工作。守护好群众“钱袋子”“米袋子”,定期做好各类必需品价格监测;加快电动自行车“价费分离”,完成10小区充电桩新建及2小区旧桩改造;开展自来水费价格调整,完成庆元县生态公益性公墓(一期)、淤上乡社会公益性公墓定价,污水处理价格三年定期监审等工作;管道天然气价格从4.15m3/元降至3.9m3/元,今年已为企业节省用气成本43.8万元。粮食工作。有序开展1.13万吨粮食储备年度任务,落实250吨成品粮储备、60吨食用植物油储备及30吨冻猪肉轮换;组织政策性粮油粮食库存检查,清查库点2个,货位17个,库存粮食19922.9吨;开展“粮油科技进军营”“强化标准引领、促进节粮减损”等主题粮食安全宣传。对口工作。加强与对口地区互访交流、消费帮扶、捐款捐物及劳务协作,开展学校、医院、企业、社会组织结对;推动对口地区农特产品在丽在浙销售,消费帮扶300万元;统筹协调社会物资投入对口地区乡村振兴,捐款捐物60万元;开展浙川劳务协作,帮助四川省到我省就业12人。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紧盯经济稳宏观,从大局着眼护航一方经济平稳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对照《庆元县“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计划2024年底前完成“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初稿,2025年全面开展“十五五”规划《纲要》及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锚定长三角一体化、山海协作创新升级、浙南闽北省际协同等重大战略机遇,聚焦交通短板补齐、城市能级提升、平台提质扩面、新质生产力差异发展等重点领域,形成“十五五”规划《纲要框架》,广泛收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精准把脉“十五五”时期发展方向、路径。

二是紧盯经济运行。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积极承接国家、省市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用好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系列举措,着力提信心、稳预期。深入推进“631千亿工程”,持续推动传统产业二次创新,制定出台竹木产业二次创业专项政策,实施外引内育产业强链行动,推进龙头企业培育和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持续开展促消费活动,支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着力扩内需、稳增长。抓好市场准入制度落实,定期开展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情况自查。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大力实施“131”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R&D经费投入五年行动计划,力争全县R&D经费占GDP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着力增活力、强动力。

(二)夯实固投硬支撑,以项目提速汇聚奋进赶超势能

一是在深谋实干上下功夫。紧盯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目标,力争12%目标,积极争取政策、资金等要素支持,强化创新驱动、绿色转型,推动投资结构优化和全域快速协调发展。2025年拟安排基本建设项目186个,总投资600.16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104.80亿元。重点聚焦工业强县、城市赋能、交通水利、社会事业、绿色能源等关键领域,挖掘投资增长“新增量”。统筹用好项目谋划大比武,着重谋划契合省重大产业、“千项万亿”及资金争取支持领域要求的重大项目。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前期经费撬动作用,推进义龙庆高速庆元段、638国道庆元照田圩至浙闽交界黄坑段改建工程(洋心至淤上段)、支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庆元段等重大项目前期。

二是在要素争取上下功夫。全力承接国家、省级政策红利,用足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中央预算内资金、省级公建资金、特别国债、专项债,紧密贴合政策导向滚动谋划储备一批要素争取重点项目,重点围绕大规模设备更新、资源循环利用、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加快长江沿线高质量绿色发展及物流专项等领域,全力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亿元以上,中央预算内投资3000万元以上,专项债资金和一般债4亿元以上。

三是在服务保障上下功夫。建立有效项目沟通渠道,提高项目跟踪推进效率,滚动更新谋划、前期、新建、推进、问题攻坚等“五张清单”,实时掌握项目推进进度及难点节点问题。坚决贯彻落实《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坚持执行“周分析、旬例会、月调度、季点评”问题肃清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卡脖子”问题。着重保障庆元抽水蓄能电站项目、638国道庆元县景庆交界至照田圩段改建工程、S209奉化至庆元公路庆元五大堡至龙溪段改建工程(杨楼至龙溪段)、全域幸福河湖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

(三)聚焦生态转动能,以绿色引领打造清洁能源强县

一是深入实施能源“绿保稳”工程。围绕打造“清洁能源强县”战略目标,实施绿能百亿工程。加快抽水蓄能电站、两山集团安南55兆瓦光伏电站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龙溪举水等地集中式光伏项目,以及庆东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输配电网工程,解决电网外送难题;全力争取百花岩风电二期、庆元支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等能源项目获批落地;加快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建设覆盖城乡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谋划储备一批农光互补、菌光互补“光伏+”项目,因地制宜探索分散式风电,推动新型储能发展,对接压缩空气储能和耦合氢能等示范项目。深化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和能耗双控,营造绿色低碳社会风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

二是加快城市面貌提升。加快推进百山祖国家公园入口社区、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庆元)自然生态博物馆和浙江庆元“世遗之窗”林-菇共育展陈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一园一溪三城”宜居宜业示范带建设工程,推动城市照明设备更新、全域污水零直排二期等一批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谋划建设小济洋邻里公园、镜山里口袋公园等一批口袋公园。继续实施松源溪流域综合治理、全域幸福河湖建设等一批水上项目,优化水环境。大力实施通景公路、门户主干道“美颜”工程,打造美丽交通示范样板。积极开展和美乡村创建,谋划创建和美乡村达标村40个,争取和美乡村覆盖率达60%以上。加快莲湖村、乡月山村两个未来乡村试点村项目建设。

三是加快生态价值转换。开展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调查,编制形成庆元县(国家公园)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开展自然资源和生态产品权属界定,重点选择砂石、荒野茶、湿地等资源资产,有序厘清生态产权归属。探索开展“国家公园+”、食药用菌育种开发、甜桔柚主产区保护溢价、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风电抽蓄文旅发展等项目特定地域单元VEP评估应用。以重大生态产业化项目为载体,加强生态产品经营开发和绿色金融支持,力争谋划一个10亿元以上VEP项目。推进生态产品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生价转化项目谋划、储备、招商和开发,积极对接省市生价综合运营平台和电商平台,引导开设生态产品“旗舰店”,打通生态产品销售渠道。

(四)产城融合提质效,以城镇载体引育特色产业集群

一是立足新型城镇化载体。持续推进“千万工程”,释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聚潜力,提升县城承载能力。争取全县累计农业转移人口达6万人,年人均收入超4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70%。进一步完善屏都综合新区服务配套,打造集政策、生态、科创、产业优势为一体的“城市新区、产业新城”。推进屏都生物科技产业园招商工作,争取更多企业入园;加快香菇小镇工业区块——专精特新产业园、科创中心项目建设进度,打造生物科技、美妆、传统竹木等产业升级集聚区;做好浙南闽北物流园区项目要素争取工作,力争2025年开工建设,补齐我县物流领域短板。

二是放大国家公园效应。加快推进百山祖国家公园设立,联通浙皖闽赣区域的“山海通道”,提速义龙庆高速庆元段,奉化至庆元至下党公路建设,打通国家公园南北两大通道。加快推进百山祖国家公园(庆元)自然生态博物馆、百山祖入口社区等管网提升项目、百山祖冷杉等珍稀濒危植物救护繁育基地项目、百山祖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定位观测站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力争2025年落地建设。依托百山祖国家公园和兰溪桥库区,突出发展国家公园为自然休闲品牌引领的康养产业,打造环国家公园生态度假旅游轴线系列项目。

三是做强三次产业支撑。拓展一产增值空间,建设甜桔柚冷链分选冷藏中心、荒野茶保护基地,加快“庆元甜桔柚”“庆元荒野茶”品牌价值倍增。扩大高山番茄、辣椒、松花菜等优势蔬菜基地,打造浙闽边境“菜篮子”生产基地。提升二产规模效益,加快培育双枪、梦天、可信“单项冠军”,引导竹木企业围绕竹资源纤维化利用产品,铅笔企业围绕眉笔、眼线笔等高附加值产品,食用菌企业围绕调味品、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利用,推动产业提档升级。突出三产特色优势,谋划建设松源溪“山巅之浪”休闲产业带项目,打造具有庆元辨识度的自主赛事品牌。深挖香菇、廊桥文化资源形成有辨识度文创IP,与竹木、铅笔传统产业有机融合。

(五)创新驱动促改革,以小口切入撬动关键环节突破

一是公共服务跨山统筹一体化改革。围绕“资源整合、服务提升”的要求,统筹推进浙闽边际高山远山深山公共服务跨山统筹一体化改革。聚焦两个市级改革试点,积极发挥慈善在推动山区教育、医疗、养老的等民生服务均等化的分配作用,以高水平“双试点”建设凝聚社会力量,全面提升浙闽边界各类应急救援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流动十助”便捷服务。立足县域山区人员分散、需求多样等实际,聚焦基本生活、代购代销、促农增收等多样化需求,推动要素流动延伸服务触角更长更远。

二是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依托浙里营商数字化平台,建立“双预警”“双响应”机制,督促“无感监测营商指数”指标整改提升。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持续推动涉企问题闭环机制高效运转,用好“丽企宝”平台,以茶咖沙龙、涉工部门联动等方式拓宽问题搜集渠道和办理质效,实现涉企问题闭环解决机制与企服中心实质叠加,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探索经济生态环境优化的特色山区路径,争取改革出成效,推广打造一批最佳实践案例。

三是国防动员与jmrh发展有效提升。

(六)坚定不移扩开放,以区域协调赋能县域跨越赶超

一是革命老区。持续深化省内对口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招引一批辐射范围广、乘数效应大的优质企业落户庆元;大力推行“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等飞地合作模式,努力实现“研发在飞地、转化在庆元”。滚动更新“红绿金”融合发展项目池,积极谋划新一轮试点项目,争取更多对口合作资金切块,积极总结凝练形成具有可推广性的“红绿金”融合模式,奋力谱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篇章。推进浙南闽北区域协作。聚力打造浙南闽北生物科技创新走廊、浙南闽北医疗高地,共同打造浙闽边“一日生活圈”,发挥省域边界地理、文化优势,纵深推进红色旅游产业跨区域协同发展。

二是一带三区。持续深化瓷文化合作研究、世遗之窗文化空间合作共建、文化旅游战略合作,高规格建设示范平台和标志性工程。打造协调有序的“发展聚落区”,就百山祖国家公园、瓯江山水诗路等重要事项进行磋商与沟通,加速推进要素、政策协同。打造美美与共的“生态聚落区”,持续加强两地党政机关领导交流互访,共同推进以国家公园为核心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快自然资源监管平台建设,推广“绿野寻踪”等数字化应用,助力生态保护向生态治理全面跃升。打造经典引领的“文旅聚落区”,探索布局古道线路、徒步基地,开发提升“千八线”等徒步越野线路,打造中国最美户外运动天堂。加快建设竹口青瓷窑大师工作室和体验区,逐步推动庆元瓷文化复苏振兴。

三是山海协作。提升与嘉善县、长兴县和海曙区在教育、医疗、民生、文旅、农业、科创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强化山海人员互访交流。强化产业平台建设,积极招引大项目落地湖州南太湖新区-庆元产业飞地,加大宁波海曙“科创飞地”对小微企业、初创企业及人才科创企业支持力度。提升山海产业合作,吸引企业参与我县生态工业、康养休闲等项目合作,为双方企业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建立联系,开拓市场。

(七)永葆初心践宗旨,以民生保障绘就幸福和美底色

一是粮食工作。全面落实省下达1.13万吨地方储备粮任务、250吨成品粮储备任务、60吨食用植物油储备任务和市下达30吨冻猪肉储备任务。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政府工作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抓实抓好。开展“清廉粮仓”“五无粮仓”建设,全力打造“无腐败、无虫害、无霉变、无鼠雀、无事故”的新型粮仓。切实维护粮农利益。

二是对口工作。加强与对口地区互访交流;开展学校、医院、企业、社会组织的结对帮扶工作;完成浙川劳务协作工作任务;完成消费帮扶工作任务,推动对口地区农特产品在丽在浙销售;完成动员社会力量向对口地区捐款捐物任务,动员庆商、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更多社会力量向对口地区捐款捐物,统筹协调社会资金物资投入支援帮扶对口地区乡村振兴。

三是价格工作。开展大宗商品价格监测,畅通价格信息渠道。按照省市部署按时完成浙江省重要消费品及服务价格监测报告制度,粮油价格监测快报和每周应急价格监测报表。高质量完成调定价及定期成本监审和定期成本监审项目,根据价格改革要求高质量完成调定价项目的成本监审或成本调查工作。推进价格改革走向深入,推进乡村公墓价格改革的落实,完成好其他价格改革工作。

四是能源稳价保供。能源安全保供和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严格执行“迎峰度夏(冬)”电力保供部署,制定科学合理负荷管理方案,通过常态化实施空调负荷柔性调控、电力移峰填谷、节约用电等措施,守牢电力安全保供底线。组织指导城燃企业落实天然气保供主体责任,夯实“压非保民”应急处理能力,推动天然气消费量持续增长,居民和工业用气价格稳中有降;蒸汽供热覆盖面不断扩大,淘汰小型锅炉,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和提升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