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追溯码全面启用:医保监管智能化,精准打击假药回流药
假药、回流药,不仅危害医保基金安全,更影响广大患者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去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公告,首次通过药品追溯码对假药、回流药“亮剑”。
药品追溯码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集到的“由谁生产、销售到哪、是否被二次销售”等“前世今生”信息,一方面,可以打击“回流药”和虚假交易,通过验证药品流通的真实性,防止医药机构通过“空刷医保卡”“虚假销售”等手段套取医保基金;另一方面,可以监控“高价药品”滥用,对医保目录内高价药(如抗癌药等)的流通进行精准监控,避免不合规使用或倒卖。
什么是药品追溯码?
它是药品的“电子身份证”,通常由一系列数字、字母和(或)符号组成,形式为条形码或二维码。它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唯一性:一条药品追溯码只能对应一盒药。二是应用于“最小包装单元”:即药品出厂时的最小包装,每个最小包装都有各自的追溯码,确保生产、销售路径可查询、可追溯。三是具有大数据效应:采集到的追溯码数据越全面、越丰富、越完整,它所发挥的效用就越大。
一盒药只能卖一次,一盒药的追溯码,也只能有一次被最终销售扫码的记录。参保人在医院或药店购药后,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医保公众号或支付宝“扫一扫功能”,扫描药品包装盒上的追溯码查询相关信息。若在流通过程中药品追溯码重复出现,该药品就可能是被“串换”销售的,或者是“回流药”、假药,参保人可以及时维权。医保部门也能根据药品追溯码提供的线索,对药品被“串换”销售、“回流”等违法行为精准发现、有效打击,切实守好老百姓的“看病钱”。
药品追溯码的应用标志着医保监管迈入智能化时代。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等4部门联合发布,自2025年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
如何扫码溯源
手机下载“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在其中的“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版块,购药者可通过扫描药盒上的药品追溯码,获取详细的药品生产、流通、销售信息。或者可以通过“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点击“医保服务”,会有一个“国家医保服务平台”,点开“药品追溯信息查询”模块,也可以实现扫码查询或者输号查询。
查询的结果将分为三种情况
情况一:如提示“未查询到该产品销售信息”,表明药品销售机构目前还未按要求上传追溯信息。患者可以要求该药品销售机构出示药品来源单据,以确保药品安全和来源渠道合法。
情况二:如提示“查询到1次药品/耗材销售信息”并显示该追溯码对应的药品通用名、商品名、规格、生产企业、数据更新时间等信息,此情况说明药品来源属于正常合法渠道,患者可以放心使用。
情况三:如提示“查询到多次医保药品/耗材销售信息”并显示出最近几次的销售记录,该情况说明被查询产品涉嫌多次销售,群众可依据此信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条款要求,向销售此药品的定点医药机构索赔。